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郭文涛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050021

摘要:虽然中国许多城市在近些年来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工程已初具规模,但实际治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地方对明确河道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重点以及影响河道生态系统恢复的诸多因素还不够明确,考虑不够全面,缺乏科学且综合有效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文章根据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和必要性进行了切入,围绕河道规划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生态治理的河道规划优化措施。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规划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河道规划设计的开展,应当从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入手,将河道生态性与工程进行有机融合。依据工程具体特性,加强河道治理,改善水资源污染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还与一般的生态河道治理有着一定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保证了城市河道生态的情况下还需要对河道的美观性进行设计,尽量使其能够与城市的整体风格想配套,从而使得生态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流的开发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

第一,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导致了流量的变化及输送泥沙的变化,很多生物的原有栖息地消失。第二,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并且洪灾在城市中的强度有所增强,河床的不透水面积有所增加,河流的泄洪被大大削弱。第三,由于河床硬化,影响了城市的地下水供给。第四,影响两岸的自然美景。下面我们就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进行具体的介绍。

2河道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河道规划设计理念缺乏创新

从我国当前河道规划建设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城市河道建设依旧存在众多问题。首先城市河道建设理念缺乏创新:一方面,城市河道建设的构图元素中依旧以大型水利施工建设为主,城市每一次河道建设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城市河道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缺乏对河道的综合应用,设计应用上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我国部分城市施工建设中对生态河道建设的落实程度较低,市政施工建设过程中依旧坚持施工建设“一边倒”的建设理念,河道建设与应用缺乏民众的参与,导致城市建设规划的居民满意程度较低,这种果断的建设思想,无法发现城市河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生态化发展造成阻碍。

2.2河道规划建设的形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河道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在城市布局上设定河道位置,然后挖掘河道,再依据河道挖掘设置河道建设的沿路设计,完成现代河道建设。人工实施河道建设过程中,以后期开发为主,对自然河道建设的利用率较低,使城市河道建设缺乏创新性,也使我国城市建设形式趋于“一体化”模式发展,导致城市建设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之间严重脱节。河道建设形式单一,使河道建设综合利用率较低。一方面,河道建设过多地融入人的改造理念,对自然河道的应用水平较低,没有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河道建设的河岸应用程度较低,使河道建设仅仅发挥调节水量、降低洪灾的功能,对河道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

3基于生态治理的河道规划优化措施

3.1更新河道设计规划理念

结合当前我国河道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坚持的原则,提出生态河道建设新措施。第一,更新河道设计规划理念,充分应用现代共享发展理念对城市河道进行建设。在河道建设理念上,坚持开放、共享、创新、环保的共享发展理论进行建设,应用自然河道,以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为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此外,充分发挥城市居民在河道规建设中的作用,注重城市河道建设设计理念的创新。例如:我国某城市进行城市河道建设,当地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充分争取民众意见,并对城市建设中原有河道进行二次利用,在原来河道的基础上应用空隙设计法建设城市河道,实现了生态河道的建设与应用。

3.2河道形态的修复

人为进行河道修复主要是进行缓坡或低坡的改造,将已经难以发挥作用的拦河坝拆除。同时为了保障河流水体的流动性,需要建设通道,促使河流恢复生态流动的连续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建造和埋设沟壑的方式,确保水体流动性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为了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得到提升,应当进行堤线和滩地高度的改造,使河流具有增多的流动空间。

3.3修复河床断面

城市中河流的河床硬化覆盖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清理之前在河床上设置的硬质材料,使河床的自然泥沙状态呈现,局部河段可以用复式断面,不同河道有不同的保证率,把他们分成几个等级,按级扩展河道的宽度。河道的上部护坡和平台的过流频率较小,一般可以种植矮乔木,这样还可以促成河道的立体绿化,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严谨对待河道覆盖和侵占。原来河道与护岸的改造需要建造生态型的护岸。生态型护岸有三种类型,自然原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型护岸。

3.4充分发挥生物价值

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具有负氧离子的植物能够有效防治水污染问题,保证河水健康。为全面提高河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应当加强河道治理,适当在河滩边缘种植水生植被,促进营养素吸收,减少水含量,优化氮磷钾及微量营养元素的周转,为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活动提供优良的空间,保证水生物多样性,从而增强水的自净能力。与此同时,在生态理念下开展河道规划设计工作时,应当适度调整水生物数量,合理控制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的数量,最大程度上维持河流区域内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为进一步美化河流区域,可以在河道两侧种植一定量的水生花卉,以改善生态效果,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河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5将城市生态水系布局与城市用地规划紧密结合

城市规划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很大程度上只有根据城市规划来对河道生态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才能够使得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水系布局不协调就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出现,我们应当遵循“水网+绿带”的空间组织方式,对散落的湖泊、河流进行连通,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植草沟消减径流污染。同时,建设城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严禁生活垃圾倾倒入河,造成河流水体污染,水系上游发展适当限制传统农业,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

3.6河流生态修复材料的应用

植物是最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材料,如芦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其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大范围种植,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另外生物相容型材料具有透气透水等优势,满足多类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其还具备吸附微生物的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因此可以使用发材料进行河流生态修复。

随着我国的发展城市的河道生态化治理和修复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生态化建设方面既要小心谨慎有需要富有创新意识从而使得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

参考文献:

[1]邱彪.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郭浩,孙伯才.辽西地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及设计[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4:17-19.

[3]马智晓,贺文华.浅谈西旱河治理工程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6,09:29-30.

[4]李叶.大伙房水库水源区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6:113-117.

[5]傅强.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23-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