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如何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付万泉

黑龙江省林甸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大庆166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巨大隐患,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的水环境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点。控制水环境恶化、防治水污染就必然需要科学合理的水环境质量标准,而水环境监测则是制定标准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目前水环境检测现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水环境检测的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1引言

我国目前采用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自动监测、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分别执行国家环保部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应急监测,如果被测项目有对应的国家认定的标准方法,则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否则应使用等效方法监测。随着我国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污染问题也逐渐复杂化,水环境监测必须不断发展以满足监测要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动态监测、在线监测等监测技术手段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水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控制重要性

水环境监测工作以实验室监测为基础,大多都属于政府行为,为政府执法提供参考数据,目的是了解水质状况,促进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实现,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以及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水环境监测部门或单位需要通过计量认证授权,定期客观而公正地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涵盖多项构成要素,主要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文件记录控制、预防改进措施等,对抽样取样、检测校准、质量结果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水环境监测工作通常依托专业性的检测机构,针对某个区域的江河湖库实施水质监测,获得公正性的水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至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这是一项为减少水环境污染而开展的质量控制工作,不但对监测质量的控制有利,还对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的保证有利,更对治理水环境污染有利。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实际上是针对性指标检测与分析的一个过程,得出科学性与真实性较强的指标,尽可能降低水环境检测误差,做到对水环境的有效科学检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决定着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其内容主要有准备监测环节的事前控制、监测过程的事中控制、完成监测的事后控制等。这就要求水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加强对监测质量的控制,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水环境监测的功能与作用。

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水环境监测管理较为混乱

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已经建成了相应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对水环境的整体质量进行把控。但是由于监测网络分布的地域不同,有些河流经过多个县市,使一些地方的监测点较密集,增加了很多重复的工作量。而一些偏远地方的监测点较少,监测难以到位。由此可见,水环境监测管理较为混乱,将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水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监测质量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难以保证监测质量。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约束,监测人员的监测质量意识也不高,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监测质量难以提高。

3.3监测人员素质不高

水环境监测的环境比较艰苦,很多情况需要到偏远地区去采样,难度大,工作复杂,这对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部分监测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要求采样,从而影响监测数据的正确性。

4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4.1做好准备工作,强化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在开始水环境监测工作之前的质量控制,为确保顺利开展事前控制工作,水环境监测机构要注意做好几方面工作:(1)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制;(2)检测人员要不断提高素质水平,丰富水环境监测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和水环境监测有关的法规、规定与标准,熟练掌握水环境监测操作技术、质量控制程序等,且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以及实验操作岗位的培训,在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已经上岗的监测人员也必须定期参与考核;(3)保证水环境监测设备、分析仪器等能正常运转,可建立起技术档案,依据相关要求严格校准、检定,保证设备与仪器始终处于优良工作状态,同时定期开展对设备与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满足水环境监测精度要求;(4)强化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管理,重视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卫生,确保实验室的测试场所、设备以及采光、通风、保温、能源等操作环境与水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相符,以便增强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5)选择科学的水质检测方法,通常要选择符合国家规定与标准的方法,如果一些方法或程序不够具体,需要科学编制水质检测作业指导书,据此促使水质检测工作全过程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及时更新国家标准以及组织方法,持续提高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与水平。另外,要确保实验用水和试剂的纯度、效能,安排专人负责保管,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质量。

4.2完善监测网络系统

建立专业的水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对于重点用水和水资源敏感的地区,应该重点建设。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首先应该明确目标,与水资源管理要求一致。同时,应该强化各监测点的作用,将各监测点的数据合并汇总,使其总的排污量控制在生态许可范围内。对于企业排污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监测网络建设,充分掌握企业的排污情况,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监测能力。

4.3积极收集样品

通常应该在河流监测点、监测断面等地收集水样样品。采集水样的员工,一是要熟练掌握水质采集规范和标准,并具备上岗资质证书。二是完成采集水样后,应根据具体要求对水样进行储存、保护,并立刻将水样送完实验室进行检验;需要强调的是“采集员要确保运输期间水样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要防止水质被二次污染或发生变质,从而确保水质监测结果的精准性。”水样送达实验室后,应按照流程交付水样,并和交接人员签订交接证明,而交接人在确定水样没有问题后,方可签收。

4.4做好仪器设备运行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国家计量法内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提高了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所以,检测中要检定、校准水质分析计量仪器,且设备或仪器必须符合国家质检要求,这样才能提高检测数据的精准度与可靠性。另外,检测人员要及时记录设备或仪器使用、检定、维护等信息,24h监测仪器及设备工作状态,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不会对监测分析造成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前社会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监测环境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营造出一个十分安全的测试环境,同时避免因为各项测试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基于此,本文从环境监测实验室有机物分析安全的重要性入手,着重的探讨了如何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分别从熟练掌握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掌握被分析物的毒性、有机废液的收集与处理和做好个人防护与实验安全防护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各项安全防护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梁文秀,李俊生,周德民,申茜,张方方.面向内陆水环境监测的GF-1卫星WFV数据特征评价[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3004:810-818.

[2]杨君.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污染源探测与定位[D].武汉科技大学,2016.

[3]王诗博.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监测原型系统的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

[4]夏新,杜佳,朱红文,姚雅伟,胡冠九,米方卓,翁燕波,诸云强.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S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