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3

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杨璠

杨璠(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8-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正安县农村中学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正安县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武术教学现状。从武术易于开展,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客观需要,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和领导对武术的高度重视等方面,论证武术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加强武术师资培训,广泛宣传武术活动,对武术教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促进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课程;可行性;必要性

一、前言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要求“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即将武术列为中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单列武术课[1]。这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对武术在中学的推广与普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受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武术教学将是武术在学校推广的重点、难点与弱点所在。本研究以对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为切入点,论述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旨在为正安县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武术内在的价值等为切入点,论述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和网络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建政中学、建国中学、庙嘴中学的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态度与看法。

3.逻辑推理法。

通过对上述研究方法获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认真仔细的综合研究分析,从而论证武术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场地。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同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条件。然而实地考察发现,在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偏少偏小,甚至仅有的体育场地也被地方政府强征它用。在此情况下,正安县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等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也不能正常供应青少年学生身体锻炼,这就需要对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的体育项目来弥补这一缺陷。

(二)器材。

器材同样也是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学生进行安全身体练习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据了解,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器材的不足与简陋,经常使学生无法高质量的上课,例如:在建政中学,60多人的班级上前滚翻教材,仅仅使用四块垫子,而且所使用的垫子全是用棕制成的,10多个学生共同一块垫子,加之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造成学生练习一次休息3分钟的局面,现有的场地器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经费。

正安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着正安县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就正安县的现状来讲,正安县处于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相对东部地区相当滞后,政府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投入教育事业的经费才几千元,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较教育事业而言要多得多,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政府拨与教育上的经费几乎被用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育,体育教学中难以得到相应的经费补充。

(四)武术教学的开展状况。

据调查了解,在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是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由于场地器材及经费的欠缺,这些教学内容的开展也受到限制,只有条件较好一点的学校才基本上开设了这些教学内容。而其他的教学内容,在正安县农村中学涉及得相对较少,武术在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根本没有武术教学内容的存在。

四、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客观需要。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宣部与中央文明办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已经明确要求要在体育课中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这就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强制性要求将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二)武术易于开展。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术不同的拳种与器械形式和内容,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等,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条件来选择练习。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场地器材和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场地器材普遍偏少偏小的现实环境下,武术较之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易于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广泛开展。

(三)开展武术教学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客观需要。

中华武术是踢、打、摔、拿为基本动作结构,以套路运动于格斗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中国传统哲学、兵法理论、传统医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为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见证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进程、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武术知识、锻炼身心,而且可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四)开展武术教学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

武术教学能够使青少年达到强内壮外的健身效果。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内在精神的贯注,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的力量,提高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敏、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同时,武术还有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作用,是青少年学生提高素质、培养意志品质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因此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可以作为一种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为正安县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奠定一定坚实的体质基础。

(五)学生对开展武术教学有浓厚的兴趣爱好。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根据调查访谈得知,正安县农村中学学生对武术有着极高的兴趣爱好。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球类或田径内容都较为枯燥乏味,很少有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教授武术内容,然而学生们通过电视、电影等方式或多或少对武术有点了解。他们喜欢武术并希望能够学习武术,通过武术学习来磨练自己,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六)农村中学学生有较好的吃苦耐劳精神。

“拳打千遍、其义自见”的武术拳谚生动地告诉我们,武术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的,换言之学习武术是对人体吃苦耐劳精神的一种考验。那么在学校推广武术教学的成败与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有着重要的联系。从正安县现状来看,它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中学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在日常的学习时间之余还要参与一些日常的家务劳动与生产活动,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磨练了农村中学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就给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学生的意志保障。

(七)领导的高度重视。

领导的态度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根据调查了解,学校领导从正安县现有的经济条件出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场地器材与经费等方面对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课是必要而可行的。他们指出为把正安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台阶,学校将不断加大对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备武术教学设备器材,同时,提倡学校因地制宜、自制一些武术器材,逐步满足正安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要求,使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教育部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要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将给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最为直接的动力源泉。

(八)国内中学武术教学的成功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我国有不少中学在武术教学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如建国中学是一所以文化为主,武术课为特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民办学校,2006年,该校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现已设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部,已全面实行中班制教学,每班不超过45人,现有武术教学班共12个。又如贵州省大坪中学把音乐融入武术教学,成功消除了学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正安县农村中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国内这些武术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与复合,推动武术教学在正安县农村中学的开展。

五、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一方面应采取参加各种形式的武术培训班,让现有体育教师有机会对武术内容进行再学习或更新;另一方面应招聘专业的武术教师,比如吸收持有教师资格证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从而为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广泛的宣传。

在农村中学广泛宣传武术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我们在学校可以开设课余武术班,通过课余武术班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在校内广泛宣传武术教学,同时也可以利用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的形式对武术教学进行宣传。其次,我们可以在各种节气或活动中,举办适当的武术表演或比赛,而向周围的学生宣传武术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作用。再有,我们还可以通过城乡文化站,在一些公共场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宣传。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武术、参与武术,提高他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推动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三)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

在加强师资培训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加大对武术教学经费的投入,购置器材,加强场地建设。虽然武术教学在场地器材方面要求不及田径、球类项目高,但是必要的场地器材和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很多学校的教学场地狭窄,并且凹凸不平,有的甚至是黄泥地,这样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难以保证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正安县教育行政部门与农村中学校领导应该根据本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加大对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经费的投入,对教学场地进行适当的改造与重新配置,不断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为正安县教育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四)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3]。也是体育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答疑法、讨论法、演示法、领会教学法、比赛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手段,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授过程中。因此,在正安县正确理解和选择各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还对运用各种方法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武术作为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是必要的可行的。本文通过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经费及开展情况,从武术易于开展、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体质、学生兴趣爱好、领导重视和国内成功武术教学经验,论证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广泛宣传和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等等武术教学对策与建议,为武术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提高武术教学质量,为正安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毅.武术在中小学推广及普及的必要性.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73-75。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2004。

【3】潘永琴.浅谈在贵州农村中学开设武术课程的必要性.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6):84-86。

【4】雷鸣,武术文化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研究.襄攀学院学报,2007,28(5):78-81。

【5】段全伟.中学生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4。

【6】姜秀国.对齐市中学场地器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报,200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