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居家护理方式与效果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高血压患者居家护理方式与效果评定

张勤

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居家护理方式并研究其护理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未给予居家护理,观察组给予居家护理。结果:居家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居家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练个情绪的发生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居家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居家护理;效果;控制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多。可能会有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以及血管瘤等[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且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病死率较高,迫切需要加强对高血压该病的认识、治疗和护理[2]。本次研究对我社区卫生中心近期进行社区居家护理管理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进行收集,并收集40例未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抽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及分级诊断标准”;年龄60周岁以上;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高血压并发症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或护理工作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各有40例。对照组有男22例,女18例,年龄62-76岁,平均(55.5±9.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7±2.4)年。观察组有男20例,女20例,年龄61-75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5.7±1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均分发“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方便患者随时翻阅。对照组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建立病例档案。

观察组给予的居家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定期体检、运动锻炼指导等。方法如下:①向患者推荐合理健康的膳食,介绍日常饮食的营养含量,采用低盐饮食,禁食腌制食物。②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坚持定量用药。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分级,分成高危、中危和低危;分别进行不同频次的社区上门随访,高危患者每个月随访一次,中危患者每2个月随访一次,低危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并建立病例档案。③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解释高血压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所能达到的效果等。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进行健康宣教。④教导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教导患者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给予患者定期检测血压,采用确定时间、部位,由专人检测患者的血压。给予患者运用锻炼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包括散步、打太极拳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治疗前以及护理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记录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对比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情况,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居家护理之前,2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

护理期间,对照组出现紧张情绪的有15例、焦虑10例、抑郁6例、恐惧5例;观察组有紧张3例、焦虑1例、抑郁1例、恐惧2例。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目前临床工作者一致认为: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且任何一项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血压水平[3]。单一护理方法具有较大的片面性,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有限。且患者治疗后的居家生活情况与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血压疾病发展比较缓慢,但目前难以治愈,后期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心脏病以及血管瘤等,高血压并发症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近些年,我国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发病率也显著增加。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药物治疗并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以后,多数患者在居家生活中出现血压升高,这有可能与患者所具有高血压知识不足有关,居家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导致的,需要对高血压患者的居家生活给予护理和指导。居家护理方式联合应用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锻炼、饮食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主要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用药治疗、情绪控制健康饮食、血压测量等等[5]。通过居家护理,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健康正确的用药、情绪管理、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作息等,提高患者居家生活的科学性,尽量提高患者居家生活的血压控制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居家护理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美英,张亚琴.居家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786-788.

[2]冯晓君,李娟炜,许燕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居家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84-1185.

[3]张林,林晓明,刘堃等.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4):2561-2563.

[4]林淑梅.居家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207-208.

[5]杨清云,陈新建,李霞等.居家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239-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