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李静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对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244例我院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固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对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6%,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愈合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多的关节,在人体进行站立、行走、下蹲等动作时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创伤发生骨折的几率较大,若不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造成影响[1]。在踝关节骨折中,三踝骨折相对比较常见,若治疗不当,能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下降。根据研究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244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22例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外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我院以244例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收治时间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将2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男性73例,女性49例,年龄在19——62岁之间,平均年龄(46.5±3.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64例,女性58例,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4.3)岁,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进行对比的要求。此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将此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在本组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外固定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为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是蛛网膜下腔麻醉,取平卧体位并将臀部垫高,根据患者具体骨折位置选择适当方式对脚踝进行固定;2若患者骨折发生于胫骨远端,进行治疗时注意保护患者的腓浅神经,将跟腱牵向内侧,使后踝能够完全显露[3];3若患者骨折位置靠近后内侧,则应将切口适当延长并向后分离,将患者胫后肌腱至胫骨后唇位置切开,使后踝完全显露;4将2枚4.5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打入以对患者的后踝进行固定,再根据患者的骨折线与外踝尖端的距离对钢板进行固定,最后选用4.5mm可吸收螺钉于垂直骨折线的方向进行固定内踝[4];5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对患者的踝关节韧带进行探查,若患者韧带存在损伤应给予修补或缝合;6术后应视情况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患者须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5天;7术后视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并叮嘱患者定时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2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观察。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患者进行活动无疼痛感、足部未发生畸形、关节未出现肿胀、放射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正常,并且踝关节活动度能够达到75%及以上为“优”;患者行走步态正常、长时间行走可能出现疼痛、放射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正常,并且踝关节活动度能够达到50%——75%为“良”;患者行走时出现严重疼痛、跛行、出现明显肿胀、放射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增加,并且踝关节活动度在50%以下为“差”。(优+良)/全部例数×100%=总优良率。

手术指标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版本:SPSS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6%,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一。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二。

3.讨论

三踝骨折即为患者的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出现骨折,可能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5]。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244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22例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外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以上两个表格我们能够了解到,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6%,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对三踝骨折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愈合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自力,丁韶龙,郭志敦等.手术治疗旋前外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4):53-54.

[2]钱文杰,恽常军,袁晨曦等.经踝管后内侧入路联合腓骨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4):2089-2091,2092.

[3]刘俊峰.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8):97-99.

[4]张俊,沈燕国,尹伟忠等.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565-567.

[5]王志生,李立东,庞海涛等.闭合复位经胫后空心钛钉内固定在三踝骨折时后踝骨折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10):127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