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应用——以厚街神仙水公园景观改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岭南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应用——以厚街神仙水公园景观改造为例

邹海燕

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广东东莞523129

摘要:岭南园林具有浓郁的广府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其独特艺术风格与造园手法有别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本文通过剖析与评述传统园林的要素特征,挖掘岭南园林造景手法,探讨如何营造有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综合性公园。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神仙水公园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1,2]。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

其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其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其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二、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3]。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三、造园手法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4];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四、实例分析

神仙水公园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东面,总规划用地面积48公顷,1990年被评为东莞市旅游景点。现状山体及建筑多处破损严重,登山径及环山道两侧杂草丛生,缺乏必要的休息设施及集散空间。现状资源整体评估:历史人文深厚,自然环境较好,缺乏人性化场地及公共配套设施,多处旧建筑需修葺。全园的设计,紧扣“绿地神山•隐逸仙泉”的主题,以神仙水故事传说为文化基底,道教文化为延续脉络,打造一个集文化传承、观景休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其景观规划结构为二轴三片九景十区。二轴:一以神仙水为引,串联南北主入口步行景观及仙泉观节点,形成一条富有道教文化体验的子午文化纵轴。二:以山脊绿化景观串联将公园串三大绿地斑块及各个山顶景观串联成卯酉景观横轴。三片:活力健身运动片区、道教文化景观片区、生态自然休闲片区。九景:游觅仙踪、仙林福梯、隐逸仙泉、浣溪花谷、纯阳妙境、太极福地、仙道晓亭、仙泉胜境、聚仙揽胜。十区:北入口景观区、南入口景观区、道教文化体验区、运动及儿童活动区、滨水休闲区、仙泉溪谷区、登山览胜区、拓展训练基地、百果园景观区、生态密林区十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

图2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厚街神仙水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针对10个主要风景区营造不同的生态绿化体验景观,以营造四季有景、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厚街神仙水公园规划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

厚街神仙水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如南侧放生池,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图3各分区设计效果图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厚街神仙水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聚仙阁是一个山顶观光亭,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东莞东部山地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厚街神仙水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图4各分区实施改造后效果图

五、综述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岭南各种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09(2):19-23.

[2]曹美,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2009(3):28-31.

[3]龙莉红.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现代企业文化,2009(2):159-160.

[4]陈俊飞.岭南园林水景设计与施工探析[J].跨世纪,2008,1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