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评判性思维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的效果

王春芳

黑龙江省桃山林业局职工医院152514

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在心内科实施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分别选取培训前、后1年内CCU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以及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士CIRN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中采用评判性思维模式干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ofcriticalthinkinginoptimizingnursingproces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InMay2016,ourhospitalimplementedcriticalthinkingnursingtrainingincardiologydepartment.Twenty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dmittedtoCCUwithinoneyearbeforeandaftertrainingwereselectedasobservationgroupandreferencegroup.Theinterventioneffectandthescoreofnursecorecompetencescale(CIR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uccessrateofrescue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observationgrouphadbetternursingsatisfactionscore,treatmentcompliancescore,complicationrateandaveragelengthofstaythanthereferencegroup(P<0.05);theobservationgrouphadhigherCIRNscorethanthereferencegroup(P<0.05).Conclusion:Theinterventionofcriticalthinkingmodeinthenursingproces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an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reducenursingrisksandimproveth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

Criticalthinking;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nursing

近20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及治疗获得长远发展及进步,依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急诊科接收AMI患者后应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及治疗,对有适应症患者,在就诊30min内进行溶栓治疗或90min内行急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1]。有研究显示,2/3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前已经死亡,因此尽量缩短救治时间对于降低病死率,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2]。近年来,我院心内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6年5月开始在心内科CCU实施实施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分别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例急性AMI患者作为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8.32±5.31)岁。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急性AMI患者作为参考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8.21±5.29)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1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相关标准;胸痛发作时间>30min,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符合PCI手术适应症;胸痛发作时间<12h;心电图检查新发左束传导阻滞、肢体导联ST段抬高≥0.01mV。

排除标准:不符合AMI诊断标准,PCI手术适应症;除心脏外,其他重要脏器严重障碍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及评估者。

1.3方法参考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流程。观察组实施评判性思维优化干预,具体如下:(1)护理培训,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以及全体护士共同组成优化小组,护士长组织护士进行短期评判性思维培训,主要方法为反思教育、以问题为导向讨论以及定期总结评价,主要内容为病例讨论、鼓励质疑、晨间护理查房等,配合查房时床边讲解、指导进行培训。研究小组共同查阅国内外急性AMI相关研究文献,指南及诊断标准等,批判性的区别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流程,明确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2)实施。流程优化后护理步骤:①心内科接到急诊指令后,立即组织专业医生、护士共同参与接诊、抢救,期间与患者或陪护人员一直保持联系,掌握患者状态,并将急救指导告知,如勿搬动患者、快速服用硝酸甘油、清理呕吐物等。②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吸氧、心电图检查及施救等;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亲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立即做好准备。③转运途中,依照患者生命体征及APACHEⅡ评分系统综合评价病情、危险分级,并随时告知患者状态,及时做好抢救准备。④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开启急诊绿色通道,心内科以及介入科联动抢救,快速采集血液标本、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组织心内科医生会诊、复核并制定治疗方案,告知家属,在其签署同意书后立即准备PCI手术治疗。⑤AMI患者救治过程中,涉及多个科室,因此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心内科医护人员全程做好记录、交接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60岁为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女性重要分水岭,因此对于高龄患者,需立即综合评估,并立即施救。

1.4观察指标(1)护理满意评分:采用CCU自拟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主要包括护士接诊效率、服务态度、治疗性操作、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五项。每项4题,每道题1-5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2)治疗依从性评分: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进行评价[3],共8道题,满分8分。总分<6分为治疗依从性差,6-8分为中等,8分为良好。(3)护士CIRN评分(2009年修订版)[4]:共包含科研和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育咨询、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7个维度,总分0-220分。能力高:總分166-299分;中等:110-165分;能力低:<110分。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单位采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n、%表示,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积极抢救,观察组18例抢救成功,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0%,参考组13例抢救成功,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参考组1例心律失常、1例梗死后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

2.3两组护士CIRN评分观察组CIRN评分为(279.68±8.65)分,参考组CIRN评分为(240.08±10.44)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老龄化的推进、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进展快,患者多死于院外无法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在急诊时优化急诊流程,使患者快速、及时接受到有效治疗,尽早行PCI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评判性思维模式,是护士在日常护理中,通过正确敏感的识别、判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积极的解决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全面、多角度、综合的培养、干预方法,使护士在短期内接受强化培训,联合床边指导等,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认知成熟度以及系统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实施评判性思维模式后,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表明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够提高抢救有效性。护理工作终末质量常用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表明我科室行评判性思维优化心肌梗死护理流程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CIRN评分共包含7个维度、58个条目,内部一致性较高,为护士综合能力评价的有效量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CIRN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表明通过评判性思维,护理人员自我护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采用评判性思维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在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提高、护患关系改善中有着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16(12):710-725.

[2]李中言,于东汇,李东镐,等.AMI急诊PCI对血清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125-125.

[3]王洁,莫永珍,卞茸文.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1101-1104.

[4]蔡英华,陈丽娜,邵阿末,等.定向多维度培训模式对新聘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