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58例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畅秀清

畅秀清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医院011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恢复快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康复有较理想的作用。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系统的护理,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现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

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70.5岁,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塞5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

2护理

2.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抬高床头15~30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有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剧烈、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再次出血或脑疵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瘫痪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栓塞形成。

2.3.急性期常见并发症护理

2.3.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3.2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3.3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管通畅,每4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3.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患肢由于长期卧床,局部受压,或因久病气血两虚,血行不畅,或因大便浸渍,很容易发生褥疮。故应做好褥疮的预防,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3h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勿使头部屈曲及过伸,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防止因压迫出现血瘀而发生褥疮,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2.4恢复期护理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在进行康复期功能锻炼时,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先缓后快,循序渐进。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2.4.1按摩疗法:主要是穴位按摩,患者取仰卧位,用揉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接着按揉迟泽、曲池、手三里、谷穴等穴位。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揉、按摩的方法,同时配合患肢的肩、肘、腕关节的活动,手指可配合捻法。再用揉法作用于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接着运用拿法,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最后用搓法由上而下作用数次(每天一次,时间为20min),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了缓解患者肌肉痉挛,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达到治愈的目的。

2.4.2使用通电针刺法:常规取穴,标准深度,患者仰卧位,进针2.5~3寸,以局部有酸胀感或麻感为度,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肢体有细微振颤为度(1.5~2.5A)每次持续刺激30min,每天1次,20d为一个疗程。

2.4.3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从康复的角度出发,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从发病的2~3d起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0,每次坐5min。病情稍重者,为慎重起见,半坐位角度可以再小些300,每次坐5min。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0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min为宜。除少数患者因体位性低血压需采取半卧位短时过度外,多数患者可直接从卧位进入坐位。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板上。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

2.4.4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训练过程中勿急躁,要尊重病人,不耻笑,循序渐进,讲话要慢,视其理解力,表达力,适应力渐渐增加内容。

2.5心理护理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注意与病人感情交往,利用拉家常,或根据病人爱好,投其所好地交谈,如养鱼,养花,戏剧及文学等,如此增加病人思维语言的能动性。

2.6生活指导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服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3.结论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它是神经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老年人偏瘫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配合按摩、针刺等疗法,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疾病的愈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只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系统的护理往往对疾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的康复有较理想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