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对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3

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对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吴迎秋张雪芳吴光华孙小燕

(福建省柘荣县医院福建柘荣355300)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对穴位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适合开展穴位贴敷的小儿肺炎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实验组用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实验组穴位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在总体分布位置上不全相同(P<0.05)。结论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体系可以降低穴位贴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穴位贴敷;护理干预;脐贴;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pointattachnursinginterventionsystemtoattachtheinfluenceof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MethodsBychoosingbetweenJanuary2016andJanuary2017,ourhospitalforacupointstickingofinfantilepneumonia400cases,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200casesineach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ithacupunctureapplynursinginterventionsystem,thecontrolgroupwithroutinenursingmethods,comparedtwogroupsofincidenceanddegreeofadversereactions.ResultsExperimentalacupuncturepointsapply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i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thedegreeoftwogroups(adversedrugreactionsoccurredonthepopulationdistributionlocation)isnotallthesame(P<0.05).ConclusionAcupointstickingnursinginterventionsystemtoreducetheincidenceofacupointstickingadversereactions;alsohadtheeffectontheseverityoftheadversereactionsoccur.

[keywords]Acupointapplication;nursingintervention;navelpastes;adversereaction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按一定中药配方制成的中药贴剂,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通过经皮给药,避免肝脏首过消除或胃肠道灭活的影响,药物经皮吸收后,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后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1-2]。因中药疗效确切、费用相对低廉、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3-4],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中医作为国粹,通过扶持和发展,在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和社会和谐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我国对外展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载体工具。因此,我院派出相关人员于其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后,借鉴同行临床经验并参照古籍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在我院儿科开展脐贴(配方组成:吴茱萸、公丁香、砂仁、香附)来治疗或预防小儿肺炎患者的发热,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穴位贴敷在我国中医治疗史上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很多医院亦在开展各种贴敷疗法配合临床治疗各类疾病上面取得良好的成效[5-6];但穴位贴敷疗法也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其效果和优势多么明显或者配合采用何种的护理措施或相关护理干预体系,穴位贴敷带来的皮肤灼热感、烧伤、红肿、水泡、破溃等不良反应还是时有发生的。因此,探讨并建立一种良好的护理干预体系来尽可能的降低或避免穴位贴敷所引起的不良反发生亦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环节。现将我院儿科在开展穴位贴敷之前建立护理干预体系来降低贴敷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适合开展穴位贴敷的小儿肺炎患者400例,其中男186例、女214例,男女性别比0.87:1。按照性别构成比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患儿平均年龄(4.5±1.96),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4.2±2.11),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主要疾病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根据患儿临床实际情况均采用相对应的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且两组均采用以姜汁调制的配方墨粉制成贴剂,对神阙穴进行穴位贴敷。具体方法:取姜汁1g,将称量好的配方墨粉调和均匀,贴于神阙穴,每次贴敷6-8小时,根据情况每日1-2贴,3天为一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健康宣教:告知患儿家长穴位贴敷的目的与意义,并指导患儿家属做好相应的家庭护理,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是否出现药物移位及不良反应发生,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置。(2)护理评估:贴敷前仔细询问病史,查问患儿是否有过敏体质,通过语言、肢体技巧、患儿家长、玩具等人事物让患儿处于放松的身心状态,避免在患儿紧张或者哭闹的情况下进行贴敷;贴敷前评估患儿皮肤温湿度、弹性,是否本身就有皮肤红肿、破损等。(3)贴敷护理:贴敷过程中患儿衣着宽松,家属应尽量让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可以通过玩耍、看动画片等方式避免患儿剧烈运动和哭闹。若发现药物移位应予以校准,若发现药物脱落应进行重新贴敷。并注意患儿提问变化状况、局部皮肤温湿度、皮肤弹性等各方面的情况,当患儿脐部皮肤出现疼痛、灼热、红肿、紫暗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取下敷贴;有局部疼痛、灼热感明显时,对穴位进行冷水湿敷;局部皮肤因过度灼热有烫伤迹象时,湿敷后用烫伤膏涂抹局部皮肤并简单包扎起来;当皮肤出现紫暗时,协同中医科进行相关中医理疗;局部皮肤发现小水泡,不做特殊处理,纱布宽松包扎防止破溃;出现大水泡,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抽取水泡液、包扎、预防感染;出现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协同皮肤科进行相关诊疗。贴敷完成之后仍需避免患儿剧烈运动,脐部禁止接触刺激性化妆品,如肥皂;可以洗浴但避免冷水洗浴或接触贴敷穴位。(4)饮食护理:贴敷期间嘱患儿家属应尽量多喂食患儿温开水,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佳,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来保证营养均衡,忌进食海鲜、牛羊肉等发散刺激食物,避免葱、姜、蒜、胡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为佐料的各类零食或饮食。

1.3效果评价

将接受脐贴穴位贴敷的住院患儿400例通过观察贴敷皮肤是否发生红肿、水泡及破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对不良反应进行量化分级后综合评价(见表1)。其中局部皮肤无红肿、水泡、破溃为未发生不良反应,出现等级分组中任何一项或两项评估标准均算该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若符合同一级别的三项考核标准,不良反应等级上升一个等级;若出现符合不同级别的评估标准,以较高级别定性不良反应;若出现一项符合轻微级别的评估标准同时伴有符合一般级别的两项评估标准,不良反应定性为严重。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属于儿科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具有咳嗽、气促、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7],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疏肺清热、宣肺平喘[8];因此,临床为了提高肺炎的治疗效果亦探索出诸多治疗手法以及辅助方式,其中以吴茱萸为主要配方成分的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措施在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或其他疾病中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吴茱萸别名吴萸、米辣子、臭辣子树、漆辣子、茶辣、左力纯幽子等,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可做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止呕、止痛、散热之功用,可用于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临床症状[9]。本研究的配方组成除了吴茱萸,还有公丁香、砂仁、香附三味中药成分,而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功效。公丁香性辛,味温,可入肺、脾、胃、肾四经。砂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香附辛微苦甘,性平,《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通过姜汁调制后,可将各种药物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患儿因为年龄较小,皮肤娇嫩,借助于穴位贴敷作为一种外治法的给药途径,能够较好的使药物经皮吸收后较快的发挥功效,而且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消除效应,通过激发和调整紊乱的内分泌而使机体达到协调并增强抵抗力的中医治疗方法。

但配方构成的药物功效中均具有辛味刺激性作用,因此阴虚火旺者,腹痛属血虚有火者,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患者不宜使用。所以,一部分患儿在贴敷过程中,会因为药物本身的成分和功用或者自身情况而出现皮肤灼热感、红肿、水泡甚至于破溃。小儿器官发育不够成熟,肝脏和肾脏的排泄功能不强,对药物的代谢比较缓慢,长期或者较大剂量的使用,更严重的可能引起中毒现象而损害患儿健康[10]。

我院在临床使用以姜汁调制的贴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或者儿科其他疾病时,均会有部分患儿出现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的灼热痛、红肿、出水泡甚至于破溃。因此我院将建立和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护理质量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尽可能的降低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就作为一项护理改进措施来实施。通过建立适合自己医院实际情况的护理干预体系,从药物的配置、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贴剂的正确使用、临床护理等各个环节来预防和控制穴位贴敷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建立的护理干预体系对比与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由12.5%降低到6.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总体程度分布上面亦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治疗患儿中有3位在一年中多次住院,每次使用贴剂时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将重复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剔除后,剩余的数据再次进行统计学分析时依旧具有差异性(P<0.05),即护理干预体系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临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或预防相关疾病的时候,不能忽略护理干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将护理与临床治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亦为今后其他中医穴位贴敷新项目的开展提供相关的借鉴经验。护理干预体系的建立不仅适用于儿科穴位贴敷的护理,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应用于其他学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探讨对多个科室、多种穴位贴敷间建立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更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为护理干预措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4-175.

[2]沈桐,张晓华.论冬虫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护理干预体系的建立[J].光明中医,2016,31(3):419-421.

[3]金禹彤,宣丽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理论及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90-92.

[4]刘黎玲.涌泉穴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护理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化远程教育,2016,14(23):115-116.

[5]梁土亮,叶炳皇,刘坚初,等.仁术脐贴配伍比例的优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6,27(5):708-709.

[6]周红燕,陈婷婷.穴位贴敷配合开喉剑喷剂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6):61-62.

[7]张华.小儿肺炎应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的效果分析[J].WorldLatestMedicineInformation(ElectronicVersion),2016,54(16):272-273.

[8]胡嘉怡.四黄水蜜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35例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5,13(12):122-123.

[9]刘珊珊,尹元元,闫利华,等.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9):5-10.

[10]刘铎,鲁建美,吕露阳.吴茱萸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6,7(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