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勤

刘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研究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把早诊断,早休息,少搬动作为实施措施的重点,其中把治疗肾衰,克服休克,止血,抗感染作为治疗的关键,与此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波动,对入量做出准确的记录,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基础护理时刻加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68例患者中,除了出现重症脑病放弃治疗的2例此类病人出院外,其他人在医师的及时诊断、精心治疗、专业护理下,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流行性出血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愈率的提高尤为重要。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临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症,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2009年9月~2012年4月,我院有6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被确诊,并且诊治。造成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高低的因素除了病型轻重以外,与治疗早迟,措施是否恰当关系也十分紧密。为了加强人群对其认识以及提高对其护理质量,将其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收治这类患者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38~58岁,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和城市周边。其中发热期有18例,低血压休克期有35例,少尿期收住院有5例,他们平均住院时间大概是6~40d,其中有8例出现肺炎,消化道出血有15例,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且伴有急性左心衰有4例。在医师的及时诊断、精心治疗、专业护理下,由于出现重症脑病放弃治疗的2例此类病人出院外,其他人均治愈出院。

2临床观察与护理

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提示:汉坦病毒是本病发病的始动因子。一方面病毒感染能导致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人体的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既有清除感染病毒,保护机体的作用,又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

2.1心理护理

要做好本病的护理工作,除应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及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积极热情为病人服务的工作态度.语言要温和体贴,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安全,操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给病人亲切感,安全感,消除病人及家属对出血热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发热期

病人除发热外,其主要表现还有毛细血管损伤、肾损害和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骤,类似重感冒,畏惧寒冷发热,多数为稽留热和弛张热,徘徊在39℃~40℃之间,热程大概是2~9d。病人可持续发热3~7天,体温在39℃以上,这时候病人则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给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养病环境。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感冒患者如有发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告知,便于及早诊断并治疗该病,减少漏诊和误诊。如高热伴中毒症状重者,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热退即停,忌用大剂量退热药,以免出汗过多而导致低血压休克.如果出现疼痛症状时,要遵照医嘱适当的镇痛,并且保持输液通畅,使用中心V置管,对出入量做出准确的记录,饮食最好使用标有刻度的杯碗,尿量则可使用量杯。测血压的时间间隔最好控制在2—4h,以便于对低血压休克及早发现。

2.3低血压期的护理

多数发生在4~6病日,一般在退热前1~2d,或者在退热期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本期持续大概1~3d,有的患者达6d以上,被称作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密切监测血压每10~30min测量血压1次,或用监护仪随时监测.使收缩压维持在100~11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每1~2h监测血压1次.测血压时袖带绑扎不可过紧,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加重皮下出血.若有四肢冰冷,脉搏细弱,冷汗,口唇和指(趾)苍白或紫绀,呼吸急促,尿量减少,收缩压低于80mmHg,说明进入低血压休克状态,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4少尿期的护理

对入量要严格控制,遵循宁少勿多,量出为入的原则。可使用输液泵对当日的补液量进行24h内的均匀输入。要按时监测肾功能,并且与床旁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相结合,以此来稳定机体内的环境。在对出入量的关注基础之上,更应该加强对尿量和尿色的重视,以此来促进利尿。

2.5多尿期的护理

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尿排出,每日尿量超过3000ml时,易造成各种电解质紊乱.此时除应静脉补充液体及各种电解质外,还应鼓励病人多喝水及果汁,多食水果及含电解质较多的食物.

2.6恢复期护理

多尿期后,患者尿量逐渐恢复至2000ml/d以下,精神食欲大体恢复,病人体力完全恢复则需1~3个月。病人要适当的休息,严格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同时更应该加强营养。要按照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并且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来进食。并且压迫记住忌烟,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更要严格预防消化道出血,按要求进行定期的复查工作。

3结果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在68例患者中,除了出现重症脑病放弃治疗的2例此类病人出院外,其他人在医师的及时诊断、精心治疗、专业护理下,均治愈出院。

4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且各期也有交叉重叠。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流行性出血热护理的难点。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在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及早诊断、一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休克关、肾衰关、止血作为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要把握好,正确的观察、判断以及精心的护理,对于救治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良辉.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24):225-226.

[2]彭庆艳,朱学庆.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2,(03):149-150.

[3]林晓岚,李颖萍,罗春晓.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04):305-306.

[4]胡秀凤.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保持静脉通路开放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5,(14):1116.

[5]张俊红,姜昕.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救治及护理[J].天津护理,2003,(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