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对策

师宇隆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规模迅速增大,“城市综合症”伴随而来,包括: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空气及水污染、综合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适应能力降低等。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是解决“城市综合症”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问题;对策

1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

(1)地下空间的规划应该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当中,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互协调。(2)地下空间规划应该同时做到保护城市的历史元素、美化地面景观和保护生态环境。(3)地下空间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地下空间规划应符合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总体长远规划,分步实施。(4)地下空间规划的目标是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要做到在地下空间的建设过程中不破坏和恶化生态环境。(5)地下空间最好能具有多重身份和多重功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应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可满足防灾、减灾需求。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

地下交通系统是地下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降低交通能耗、改善城市结构形态、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发展地下道路系统和地下停车系统可以扩展城市交通系统容量,既保证运营又不占用地表空间;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实现空间的节约化、集约化利用,降低市政管线设施的运营维护和更新成本,进而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综合体,可以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实现城市发展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拓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地下空间之间以及地下空间与地面建设之间有机联系,促进地下空间与城市整体同步发展,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必要措施,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

按照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市政功能需求阶段(以市政基础管线建设为主)、交通功能需求阶段(以地下轨道交通为主,辅以相关市政和防灾设施)、环境与深化需求阶段(地上、地下空间融和提升环境品质)。目前,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中小城镇已经进入了市政基础设施功能需求阶段,大中城市已经进入了交通功能需求阶段,而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了环境与深化需求阶段。

2.3城市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体量和发展速度虽居世界前列,但在地下空间规划、具体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信息化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面,缺乏综合化、集成化手段,没有实现统一规划、协调建设和规范使用,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在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中,并未纳入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许多地下空间规划只是概念性的规划;只有少数城市编制了全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且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规定,在实践中常出现“先建设、后协调”的情况。在规章制度方面,一是没有形成权威的国家立法;二是没有解决基本的权属问题;三是没有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四是没有提出具体的优惠政策。全国各大城市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制定的政策极少,已有的政策规定操作性不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是信息综合管理部门的缺失,地下空间信息数据资源分散;二是标准体系不统一,各部门在地下空间采集范围、形式及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认识不统一。总的来说,由于地下空间的相关信息采集涉及多个部门,数据形式繁杂、标准及技术众多,这些原因导致了地下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重重。

3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对策

3.1实现地下空间规划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从国家层面确定地下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将对保障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能在《城乡规划法》中明确地下空间规划的定位,包括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那将对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现状来看,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已基本明确。对于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有两种方案较为流行,一是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作为独立的规划单独编制,另外一种是在地块详细规划时同时考虑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需要在法律法规文件中对于地下空间规划部分进行明确。理想中的地下空间规划定位应当介于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城市专项建设规划之间,其作用是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辅助落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并指导城市专项规划的立体布局。

3.2完善权属管理,创新管理体制

首先应该在法律上确立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制度,并出台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产权登记制度,实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产权保障。其次应该创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体制,使地下空间规划落地、项目审批更加高效。在这方面沈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的成立为地下空间规划的统一协调管理提供了有效借鉴。完善城市地下资源可持续规划理论根据地下空间所承载的空间资源、矿物资源、水资源、历史资源和地热资源等属性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每种资源开发优先级,并提出每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分区、分层管制方法。从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角度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类,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地下多种资源利用的三维空间规划,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优化地下空间规划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实践的不断开展和深化,现有的理论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例如,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量预测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以人口或建设用地增量为基础预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但这种方法在人口和建设用地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存量规划阶段就不再适用,需要研究新的预测方法;在具体的规划决策过程中,城市地下空间却无法回避建设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益分析仅停留在定性层面,很难具有说服力,这在很多情况下都阻碍了城市地下空间项目的决策,这种情况下,如何全面定量地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城市效益,尤其是很难量化的外部效益(包括正面和负面效益),将效益反映于货币量,将成为左右我国地下空间发展决策结果的关键因素。地下空间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城市大数据为基础、以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句法等)为手段,最终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三维规划和成果展示。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地下空间规划中加入新的规划技术,如通过VR或AR技术增加地下空间规划效果的展示性,通过数据库技术、GIS技术、BIM技术实现三维空间的数据分析,辅助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等。

4结语

综上,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上的障碍。因此,除了技术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外,在规划上尚需进一步的协同配合,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上需要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贺俏毅,陈松,吴燕.地下空间规划条件的实操性研究[J].规划师,2018,34(05):41-45.

[2]胡朝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BIM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08):12-13.

[3]黄子瑜.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建设,2018(02):98-99.

[4]史浩明.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法制体系的反思与完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