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节能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段少烨

(克拉玛依市安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新疆独山子区833600)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对我国社会群众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但是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鉴于此,相关人员应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经济,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逐渐转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环保;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模式;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着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的大量滥用,都使得我国社会环境问题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被严重的浪费,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群众强烈的需求着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就节能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1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生产方式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随着当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剧。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当中,农民大量的采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还造成了河流污染、土壤污染。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都是小农经济,大部分都是采用手工种植农作物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低下但不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通过研究人员对喷洒农药地区的水质检验,发现水资源内各种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现象严重,一旦牲畜饮用很容易给其造成健康损害。

1.2农业经济发展效率低下

农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除了农产品的质量还在于农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当前,从事农业的多为普通的农民,他们依靠土地和劳动力开展从事农业活动,普遍的文化素质低下导致他们并未建立起农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缺乏实际的经营管理的经验与方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二元化格局的形成使得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对农业经济发展难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除此之外,农村地区仍然采用原始的方式或者简单的机械。由于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含量的低下,难以体现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都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节能环保经济的时代背景相背离。

1.3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情况,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本身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政府对其扶持较少,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困难。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也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很多农村在发展上呈现缓慢趋势,因其经济效益较差,在农业生产中对于先进设备的使用却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碍于当前土地面积的大量征用,使得农村地区可种植的土地规模越来越小。但是社会大众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却是与日俱增,基于此,农村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采取植被砍伐措施,借此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样一来,就严重的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而且植被本身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效用,所以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也会因此下降。

1.4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部分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当地的农业工作者综合素质也较低,尤其不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者素质较差,在农业生产中不了解什么是科学管理,且当地相关部门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这样一来就使其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同时,不少农业生产者并没有对生态建设形成正确认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生破坏环境问题,无论是施肥阶段还是施药阶段都存在不合理性,都在影响生态建设,最终导致农业产量低下。

2节能时代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污染严重,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人口并保持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2.2政府加大对节能农业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节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要加强对节能农业经济的管理。提高对发展节能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对发展节能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在对节能农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多与农业生产者进行交流,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政府还要制定完备的政策措施对农业生产进行细致化的指导。其次,政府要加强对节能农业发展的监管。通过制定完善的地方法律制度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约束,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促进农业经济更加稳固的发展。

2.3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推进关联产业集群节能减排

实行节能农业经济不仅是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集群的形成不仅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可以最大成都的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在关联产业集群当中进行能源和信息的集聚,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应。例如,在集群当中可以将一个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料作为另一产业的原料,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知识教学体系,让农民有机会学到专业的农业知识,能够与专业的农业生产人员交流经验。

2.4走生态化道路

在日常农业管理中,生态农业是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最终建立人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体系。它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减少裸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现象的产生,减小洪涝与沙尘暴灾害的影响,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与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时代到来,节能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实现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马友华,王桂苓,石润圭,黄文星,赵艳萍,孙兴旺,吴春蕾.节能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9(06).

[2]赵其国,钱海燕.节能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05).

[3]吴一平,刘向华.发展节能经济建设我国现代农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2).

[4]漆雁斌,陈卫洪.节能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农村经济,2010(02).

[5]李晓燕,王彬彬.四川发展节能农业的必然性和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