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谈农村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蔡粦

惠州市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小学时期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养成教育,将非常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因素以及产生的问题,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方法

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以及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展成功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辨善恶、明辨是非以及坚定心志的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有着别的教育方式或者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养成教育的科学有效,首先应该明确养成教育的真正内涵,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

1.农村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育人目标有反差

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况。对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甚至是投入了大部分的家庭收入。过分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此来衡量孩子的综合素质。致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精神需求却缺乏应有的关心,甚至是对学校开展的一些养成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忽视了小学生以后要参与社会活动的现实[1]。这种不关心孩子成长过程,只关心其学习成绩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往往会致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无法找到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乐趣,最后形成高分低能的不良状况。

1.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电视节目、亲人之间的言行、教师以及同伴的影响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由于小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比较弱,再加之其性格上极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甚至是不自觉的去模仿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并最终养成坏习惯。

1.3学校育人观念片面,缺乏基本的养成教育

在很多农村小学教师看来,高升学率是他们关注的教学重点,也是衡量其教学成果的标准。受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致使学校忽视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只是过分的强调分数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管不顾,这种理念往往会致使学生不择手段获取高分,死记硬背甚或是抄袭作弊等不良习惯[2]。而养成教育则成了一纸空话,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2.农村小学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

2.1榜样示范法

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比较强的模仿本能,因此使用榜样示范法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可以采用点名表扬某个学生或者表扬某个学习小组的方式来树立小学生的学习榜样,当个别小学生窃窃私语或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可以通过表扬那些全神贯注认真学习的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学习榜样,促成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实施榜样示范法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学习榜样的质量和数量,将那些表现最为突出的学生或者小组树立成学习的典型,并且保证榜样的唯一性和说服力。如果树立的学习榜样过多,很容易降低小学生主动进行模仿的积极性。另外,要确保榜样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2.2结合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养成教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将这一教学理念始终贯彻实施在日常教学中。比如,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将“热爱祖国”“认真阅读”等优秀习惯结合到教学中去。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将诸如“勤俭节约”“专注做事”的好习惯融入到教学中。这样的话,小学生时刻都能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小学社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是一根绳子,只要我们每天给他补充一股新的绳子,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会变得越来越牢固。引导小学生养成每天坚持好习惯的积累。鉴于此,学校在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以将每天课前的十分钟作为专项培养时间,命名为“十分钟好习惯”。授课老师和班主任充分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利用这十分钟开展形式不同的引导活动,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另外,班主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来展示并检验养成教育取得的成果,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利用好不同宣传手段,对那些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推广表扬,比如黑板报、手抄报、故事汇、演讲汇报等,充分发挥榜样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编制良好行为儿歌,来巩固教学成果,防止小学生不良习惯的反复。由于小学年龄阅历所限,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不良的行为习惯比较容易出现反复的情况。教师可以将编制好的良好行为儿歌录制下来,设置成课间铃声,使学生们能够时刻参照儿歌的准则来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足之处,防止其不良行为习惯出现反复的情况。与此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强化督导,指导小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去理解背诵《良好行为习惯守则》。班主任教师进行不定时的检查,巩固学生记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认知度。

2.3将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实践活动中

将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可以通过开展“记住父母生日”或者“今天我当家”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的良好思想,学生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同时,不但能深刻的体会到家长的辛劳,而且体验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培养了他们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行,以及提高了自理能力。引导他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并致力于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使父母能够对自己放心。学会自主的去生活学习,减少父母的负担和操劳。积极努力的去学习文化知识,使父母放心自己的学习。这样将培养关爱孝敬父母之心,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既保证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又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养成教育的教学目标。

2.4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首先应该保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的合作确实落到实处,齐心协力、出谋划策,共同来实施养成教育,而不仅仅是喊喊口号就完了。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都应该尽到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只是让学校一方独自承担。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明好的习惯是非常难于养成的,而坏的习惯一学就会。唯有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步调统一、思想一致、共同发力,才能保障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首先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家长要时刻保持与学校以及社会的紧密联系。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过度的溺爱纵容孩子,要时刻注意对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怀着有悖于学校教学的观念教育孩子。比如教导孩子独自穿衣吃饭,独自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增强自身的自理能力[4]。另外,要多关注孩子言行,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其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不能采取过激的家庭暴力手段,要及时的将孩子的具体情况向学校老师反映,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时刻保持与学校的联系。

其次是学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进行学生家访或者电话联系的形式,及时详尽的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反馈到家长那里。将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认识以及心理方面的变化全面的告知家长,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研究,共同寻求实施养成教育的有效办法。

最后在社会方面,社会各个阶层也要给予养成教育一定的帮助和重视。学校只是学生暂时生存活动的空间,最终还是要走入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为了避免学生刚一踏入社会就产生挫败感,认为学校学的以及家长教的完全不适合社会生存的法则。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保证三方有机结合、三管齐下,才能保证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效果。

3.结束语

在培养农村小学生德育的时候,养成教育是其中心内容,是构建良好学风校风的重中之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发展。因此,要特别注重并积极开展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宋建宇.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吉林教育,2017(18).

[2]刘玉茂.探析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提高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

[3]郭平.巧辟蹊径别有洞天——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探微[J].科学咨询,2017(22):175-175.

[4]王蒙,陈阳.农村流动小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养成教育”实践团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