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吴芙萍

吴芙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26-02【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DVT的三大主要病因。DVT形成后轻者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除积极治疗外,护理也相当重要。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异常凝固,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血管病变。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其以左侧常见,多数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少数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严重影响内外科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因此,有效护DVT的措施非常重要,现将我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男23例,女14例,年龄42~80岁,左下肢24例,右下肢13例,病程7~10天,有3例20~25天,均经多普勒彩超显像观察到静脉腔内血栓回声,所有病例Allen实验阳性,明确诊断为DVT。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信赖,带给患者心理安慰,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同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多花时间与患者交流,并随时向患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2.2病情观察介入术毕患者回病房后取低半卧位或平卧位并抬高双下肢,患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保持右下肢股动脉穿刺处导管固定在位,做好标识,常规用1kg小沙袋压迫穿刺处6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如穿刺处渗血明显,可延长沙袋压迫时间,穿刺侧肢体制动24h,禁止蜷曲,膝关节微屈15°,窝处避免受压,不主张长时间制动,建议早期床上行足趾足背踝关节主动活动,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观察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详细询问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给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3L/min,监测生命体征。

2.3一般护理嘱患者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下肢水肿者应将患肢抬高3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卧床期间,注意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2.4患肢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患肢肿胀消长,肤温、肤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以大腿根部做标志,每日晨测腿围,观察腿围动态变化,并与健侧大腿作比较。滤器植入24h后,鼓励患者床上行患肢足趾足背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动脉导管拔除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恢复期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力,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2.5卧床休息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2.6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们技术操作要熟练,静脉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损坏血管,并选用5号穿刺针头。2.3用药观察2.3.1尿激酶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2.3.2肝素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2.4心理护理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2.4.1精神紧张、有恐惧心理患者的护理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4.2忧郁型患者的护理护士反复进行开导安慰,说明忧则气郁,思则气结,而人体以气机调畅为贵,气行则血行,气机郁结,则易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不利治疗。2.4.3烦躁易怒型患者的护理护士要给予耐心说服和安慰,向其讲解怒而伤肝,而肝主疏泄,肝郁气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同样可以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而加重病情的道理,使其配合治疗。2.5并发症的护理2.5.1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

本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治疗后第48h刷牙时2例牙龈出血;第72h后1例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血;第5天后1例患者便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采血或静脉注射后按压5min。2.5.2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2.6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2.7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保持床铺整洁、干净、舒适,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并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患者饮水、进食以及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力衰竭。一周后拔除导管,协助患者床边活动,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2.8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给予清淡高纤维、高热量饮食;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3小结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最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而本组12例患者行滤器置入溶栓治疗后我科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促进了下肢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病情的恢复,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故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1]管桁,刘昌伟,李世拥,等.小剂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38.[2]孙建民,张培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7,(4):213.[3]张延龄.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近况.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1,91):70.[4]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5]吴洪波.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6]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