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测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互联网+测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华启慧

安徽省第三测绘院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在中职测绘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操能力进行培养,是当前教育形势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对具有高水平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更加关注。中职教育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在测绘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行培养。文章介绍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引言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阵地,更加关注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测绘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测绘课程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措施优化教学,将实操能力培养融入到测绘课程教学当中。

1“互联网+测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陈旧观念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以往的观念从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和创新,这样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培养,违背了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已经引起了测绘行业的巨大变革,高校教师应在教学中讲授更多的科技前沿知识。

1.2实践教学内容较陈旧,与当前行业发展脱节

测绘本科理论教学目前已涵盖GIS、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学科前沿理论,但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还集中在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基础测量工具的操作和使用上,而对新技术和行业热门方向如遥感图片的矫正、GIS软件的应用等专业技术的实践较为缺乏,甚至没有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另一方面,实验实习多依附于教材内容,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设计的实践环节缺乏层次性,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所培养的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功底不够,动手操作技能又不足。这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吃透专业知识,脱离教材的情景后无法独立使用专业设备解决实际问题。

1.3时间安排限制了实践教学开展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的压轴环节,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几周,与学生毕业实习和求职时间重叠度较高,且安排的时间较短,通常为10周左右,导致毕业设计无法深入进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严重。传统的毕业设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高校毕业生依然由国家分配工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1.4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无法达到行业要求

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一直以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病,一直存在于国内本科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实践课程所学专业知识无法及时转化为实践能力,毕业后很难胜任岗位专业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的理念未尚未形成,缺乏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也较落后,高校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下功夫。这一情况,随着近几年部分高校向着应用型本科转型有了改观,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自2014年建校以来,测绘工程专业实验室投入超过200万,补充了原有实验设备并成立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引进摄影测量工作站系统,同时根据新的实验内容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2“互联网+测绘”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2.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科学化人才测评体系

加大实践课程总课时量,实践教学占总课时量比例应不低于45%,以某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增大专业性强、综合实践性强的实验课程如控制测量实验、工程测量实验等的课时量,由现在的8课时增加到12课时,减少认知性实验课程课时量;在现有的数字测图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GPS测量实习基础上增加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程的配套实习实训。改革实践教学的测评方式,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测评方式由原先的以实验实习报告书内容为主变为以“实际操作+成果数据+实验实习报告”三方面内容共同考察,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全新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根据知识考核、技能测试和学习态度综合评定。要加大实践课程学分所占比例,应不少于总学分的40%,以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顶岗实习的学分比重,实习和毕业设计并重,建立起一套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共同考察培养的科学测评体系。

2.2充分利用平台建设和科技竞赛

探索建立以社会需求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测绘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校企、校地、校所的深化合作,以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中逐步形成一套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科专业竞赛(如测绘仪器大赛等)等项目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坚持科技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相互融通,使学科竞赛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2.3构建开放交互式项目教学法

开放交互式的项目教学法就是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参与到不同的生产实践项目中去,通过对项目的实习实践,各小组把各自的生产实践项目成果进行讲解和展示,然后相互交流学习,从而达到对不同的生产实践项目进行了解和学习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来完成教学活动,其具体过程为:(1)项目任务的确定;(2)项目方案的制订;(3)项目方案的实施;(4)检查评估和成果归档。通过这一系列交互式实践项目教学环节的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校内外测绘实习实践基地构建开放性测量实验培训场地,吸收校外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开放性课堂,实现在校学生和一线技术人员之间直接的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实际应用的理解。

2.4注重理论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实践,毕竟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就是空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先结合实际的测绘案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为实践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测绘视频,让学生分析这段测绘视频中,出现多少操作上的错误,应该如何改正。这样的一个课前导入方式,就是以实际的测绘操作案例作为对象,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仅具有实践性,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认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实践案例作为素材,在实际案例中来讲解测绘知识。要针对某个测绘设备的使用操作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明确具体的测绘要求,然后来说明测绘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结语

“互联网+测绘”是以智能测绘为核心目标,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观念,全面实现测绘手段和成果应用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为新型技术培养高科技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库热西·买合苏提.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1-217.

[2]戴小军,张华英.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才智,2014(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