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星通信技术在渔政执法中的运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关于卫星通信技术在渔政执法中的运用初探

吴贤昌

莱州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大队山东莱州261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争夺。对此,我国应积极研发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海洋渔业的生产、渔民安全、海洋资源与海上主权,为渔政执法的顺利高效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将对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在渔政执法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渔政执法;北斗系统;RFID技术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卫星通信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其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具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渔民生命安全离不开国家与政府的保护,这将需要国家运用强有力的科技手段,促进渔政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1.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

1.1北斗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一种新型的、全天候、区域性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双向定位、报文通信等功能,将其用于到我国海洋指挥监控领域中,能够为渔政执法的顺利开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与我国颁布的北斗系统推广政策相符合。现阶段,卫星导航定位已经正式纳入到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作为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属于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它不但能够对用户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还具有报文通讯、授时等功能,使我国在导航定位方面脱离对GPS与GLONASS的依赖,在渔政建设、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2射频识别技术

该技术也被简称为RFID技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写入、读取,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能够对人员、物品等进行自动识别,对物流智能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射频技术中的RFID标签具有寿命长、容量大、体积小等特征,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将射频信号传递出去,当射频卡进入工作区域后便产生感应电流,此种射频卡被激活,将自身的编码通过天线发送出去,接收天线对信号进行接收,经过调节器的处理后传回到阅读器当中。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零售、物流、渔政、转配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3移动管理技术

在卫星移动通信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移动性管理问题,包括切换管理与位置管理两个方面,即便用户在应用系统的过程中位置不发生改变,切换也是常常发生。另外,信关站与卫星之间的联系是多变的,因此在交换能力、星上处理、系统容量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借助适当的移动管理,在减少管理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卫星之间的顺利切换[1]。

2.卫星通信技术在渔政执法中的应用

2.1北斗系统的应用

在北斗系统的基础上课余建立渔业综合信息网络,对渔船的船位进行集中服务与管理,在渔业管理方面,具有紧急救援、船位监控、政策发布等功能;在入港管理方面,具有航海通告、遇险营救、导航定位等功能,具体应用如下所示。

(1)建立渔业信息应用平台

该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子系统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提取,并对多来源渠道、不一致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现有数据、历史数据的整合,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可用性,避免数据冗余。以服务请求为依据,为用户端提供所需的服务,将存储的数据直接输出,并通过共有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2)渔业综合信息数据融合

渔业信息综合业务平台的构建为渔政执法、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能够为海浪、渔情、气象等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实现资源的共享与补充。同时,还能够根据信息类型的不同对资源、业务进行分类,优化业务开展模式,通过先进的融合技术,在第一时间为政府、企业、渔民提供信息支持,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另外,还具有信息跟踪功能,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及时性、有效性,实现科学的业务管理。

(3)渔业信息终端应用

立足于当前北斗用户应用现状,与海洋渔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将北斗与GPS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在嵌入式系统应用背景下,对数据进行压缩,使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当前渔业生产与执法工作中,二者的结合应用能够使终端设备的投入成本极大降低、定位精度显著提升、定位范围扩大,这对于保障渔民安全、提高渔政执法效率、促进渔业信息化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2]。

2.2RFID技术的应用

与北斗系统相比来看,RFID技术在渔政执法工作中侧重点不同,前者的应用重心在于信息服务,而后者则重在船舶的有效识别,在该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渔船电子标识系统应运而生,能够对船舶的身份进行识别与管理,实现渔船证书电子化,为调查取证、救助信息的反馈提供极大便利。

(1)构建渔船电子标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渔政执法船舶终端、数据中心、港口终端、渔业船舶终端等部分。其中,港口终端能够自动记录船只的数量,建立动态化的“白名单”,快速实现紧急预案、动态信息查询等功能;执法船终端具有单一读卡器,能够对渔船信息进行远程检查,检查渔船终端警报,并将检查结果传输到渔船终端设备中;渔船终端安装在船舶的顶部,具有特定的ID编号,并具有防盗功能;数据中心是全部RFID卡内的ID号码构建而成,能够为公众对信息的查询提供便利。

(2)系统工作内容

通常情况下,渔船终端为休眠状态,只有读写器指令在小于5s时才能够将其激活,终端将自己的ID号码与状态发送出去,当接收到读写器休眠指令后又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当渔船出现非法开盖、电压不足、断电、位移等异常情况时,将自动报警,并显示出“非正常”的状态信息。当读写器获取到异常信号时,根据不同的属性形成黑名单,为执法人员的处理提供便利。执法者在管理工作中,根据船舶ID号所关联的数据库信息生成“非正常”黑名单,并借助读写器对特定船舶进行终端设置,向终端传送报警状态等,使其能够与当局归属地管理充分适应。

2.3卫星移动通信的应用

现阶段,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与光通信属于现代通信领域中的三大巨头,在辽阔的海面上要想实现随时随地的通信,则需要离不开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移动通信网已经从第一代的频分多址模拟蜂窝网演变成目前宽带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网,即CDMA,打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更具移动性和自由性。在渔政执法过程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并拯救遇难船只,近海渔民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海域上生产作业、了解海况、应对紧急情况等等。同时,CDMA网络的应用还能够帮助渔政执法人员对世界渔业信息、渔情等进行了解,处理渔政相关业务等。CDMA技术的应用符合海面低容量需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背景噪音功能,语言通话清晰,能够充分符合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通信需求,更适用于渔政执法工作。另外,CDMA中具有较为精准的GPS定位技术,在与互联网相结合以后,可实现对船只引导、指挥、监控,为上级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极大便利,渔业船舶检测网也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而成[3]。

结论

综上所述,北斗系统与RFID技术属于卫星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将其应用到渔政执法工作中,能够通过建立渔业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整合与处理、系统终端优化等多种方式,为应急救援、渔业综合管理、防台救灾等渔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使海洋渔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振会,杨艳蓉,肖稳安,等.TCFM技术的卫星导风数据在台风模拟中的应用初探[J].遥感学报,2015,13(3):508-521.

[2]崔高峰,李鹏绪,张尚宏,等.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初探[J].电信网技术,2017(10):1-6.

[3]蔡燕玲.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海洋渔业互联网初探[J].渔业研究,2016(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