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班级管理

李生喜

(绵竹实验学校绵竹618200)

我校“四步一体”课改已经进行数年了,其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反馈补救,以学生为主体”。目前已收到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其中精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小组合作制,运用小组竞争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呈现出个人智商较高,个性发展鲜明,综合素质较全面的优点,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以及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的缺点。尤其是小学生往初中发展时,思想日趋活跃,个性日趋鲜明,加之现在外界信息飞速传播,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如何帮助学生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营造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小组合作的方法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广泛尝试并运用。那么,小组合作制能否运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来呢?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管理设计理念

我校“四步一体”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我校“四步一体”课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以小组为学生的活动单位,以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平台,旨在从情感领域入手,建立儿童之间的友谊,让孩子从小在与伙伴的相处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真诚合作。使他们能视校园为家园,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合作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友爱和激励。

二、具体管理形式

(一)改变传统教室座位编排方法,为小组合作创造前提条件

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改变传统的双座、四个大组的教室座位编排方式,设计一排三座、三个大组的教室编排方式。将小组成员安排在前后两排中,刚好4人一组。

我们传统的班级管理习惯于以一行学生为一组,从前到后六至七人,甚至更多。这样,虽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存在于班级各项活动中,但是,由于学生前后距离较大,尤其是第一排学生和最后一排学生,虽是一组,但是座位距离较远,基本缺乏交流。而新采取的三人一排、前后两排4人一组的座位形式,就在空间上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还是课间的休息,都有利于组内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充分交流,加强了组内学生之间的亲切感。

(二)合理组建组内成员。

班主任在分组时,就要注意到小组内学生的搭配,将各种不同性格类型、学习水平、特长才艺的学生较平均的分配到各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并由各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做为小组长。

这样分组,既能让每个组能够平等的竞争,又能保证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方面,在性格培养上,不同类型学生在一起,就能相互影响。活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内向、孤僻的学生。调皮好动的学生也能受到性格稳重的学生的感染。从而使组内成员的性格得到协调,并在协调之中完善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注意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融合在一起,能够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起到带动作用,起到榜样作用,另外,也能使学习能力弱、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自己的“小老师”,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影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水平。这样,就能提高整个组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成绩。

小组长不由班主任指派,而由学生自己推选。推选出来的小组长往往代表着学生自己的喜好,并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是一定是组内学生最欢迎的。小组长也许是成绩突出的,也许是某项特长突出的,也许是最高最壮的,也许什么特点也没有,就是性格随和,能和大家友好相处……这些小组长在组内担任一个联络、组织的作用,个人具有号召力,能够使组内形成凝聚力,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这样就有利于小组的团结,有利于展开班级内小组的竞争机制。

(三)确立小组标志,营造小组文化氛围。

要求每个小组自己设计或者选择一种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作为本组的标志,设计本组的组志铭,并且制作组牌。

每组的学生选定代表本组的标志,如老鹰、孙悟空、熊猫、老虎、机器猫、袋鼠等等。这些标志往往代表了组内成员的愿望,比如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

各组还写出了本组的组志铭,这都是具有号召力的、健康向上的话语。如“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的一切幸福过程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我们的成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的成功来之于我们大家的努力。加油吧,同学们!”、“要懂得先让别人快乐,自己才快乐!”“团结胜过一切”……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在选定小组标志和设计组志铭的基础上,要求每组制作出本组的组牌,摆在本组的中心位置上,作为本组的显著性标志。组牌上有统一分发的大的彩色小组标志,写上组志铭,其它部分有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积极设计,每个组员都积极投入、献计献策。都力争把自己小组的组牌设计得形式上最漂亮、内容上最有特点、最有新意。比如有的小组写上了组内各个成员的特点;有的小组贴上每个成员的小照片,并附上个人说明;有的小组给每个成员安上组内职务,写出各职务的作用;有的小组写出本组整体的努力目标和每个成员的努力方向……

小组标志、组志铭以及组牌的设计和制作,使小组从一创建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集体合作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快的融入进来,形成组内的凝聚力。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也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小组氛围和班级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小组合作的方法不再空洞,使之从形式走向内容,用一种“精神”支持着小组,有利于各小组今后以小组的名义参与班级活动。

(四)建立小组竞争氛围,创设小组合作环境。

小组具备了组成形式和组成内涵之后,就要将其融入到班级整体的管理目标中来。如何融入呢?就是建立小组竞争机制。在班级设立评比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各项常规的评比。具体措施是:

1、制定班级加分、扣分细则。每个学生每天都参照该细则进行常规

评分,分数由小组长记录。小组内各成员的分数计入组内团体总分之中。

2、在班级前面黑板一侧长期设立个小组图标栏,值日干部和任课老

师根据小组整体常规表现给与全组的加分或扣分。

3、每周对各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显示在评比栏上。

4、评比栏的设计不以每个学生的表现为呈现内容,而以各组的标志为呈现内容。全班一周中团体总分后三名的小组的组标为黑白色,其余小组的组标为彩色。而前三名的小组组标除开用彩色标志呈现以外,另外加上小五角星加以突出。

5、班主任给予小组长调换本组成员座位的权利,组长可以视实际情况、在以提高小组总分为目的的基础上调整座位。

这样的竞争机制的优点在于:

1、形成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成员在竞争机制中肯定会齐心协力提高小组整体表现,让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竞争中保持前列。

2、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组长也能通过调换座位的方法帮助组内成员进步。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3、以人为本,关注了学生的情商的发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就避免了单独指出某个学生缺点、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一方面,每个成员都知道要积极向上,并且形成了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氛围。另一方面,即使某位学生出现了差错,也会在组内帮助解决、改正错误。这样就比以往的班主任在班上单独点名批评更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更加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4、灵活运用了多种评价机制。新课程理念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其他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那么,采取小组标志颜色变化、表扬大多数小组、进而辐射到大多数学生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每周一次的评分方法,也对稍微落后的小组提供了追赶先进的机会和动力,使评价不停留在一周、一次的结果上。这样促使了班级内部你追我赶、争取进步的风气的形成。

这样的小组竞争机制,能够让学生在组与组的竞争中进步,在组内合作中发展。从而既提高了班级整体的班风班貌,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协调发展,个人在自我自觉管理和他人帮助中得到进步。这样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的合作内容,要给与学生合作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

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潜力。班主任老师和各科老师取得联系,让各学科教学尽量和小组活动、小组评价机制挂钩。我们可以以全组的某项竞赛的团体总分进行小组间竞争,例如语文的朗读比赛、数学的计算比赛、英语的背单词比赛等等。这样再次让学生在团体的竞争中发展了自己。

在班级各项活动中,也可以充分调动小组的积极性。

例如,黑板报、少先队队角的布置。就可以各小组先申请、再拿出设计方案,由班委会或班主任定稿好,选定此次活动当选小组。对当选的小组给予团体加分的奖励。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比赛。

如语文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政治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突出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事可做,有正确的、积极的事可做,并乐于去做。并且,健康向上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

三、小组合作达到的班级管理效果

(一)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更加轻松、有效。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就不再是四十几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二)便于创建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各个小组小文化氛围的确立,就形成了整体的班级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到每一位学生朝正确的思想方向发展。

(三)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组与组的竞争中前进,在各项活动中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