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需求角度探讨疗养发展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从心理需求角度探讨疗养发展新模式

王丽龚建军连夏茵倪钦玉曾宪科(通讯作者)

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根据疗养员的心理需求,从互动关系角度,多角度选择安排疗养方式,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人群。方法:通过简析不同疗养人员的心理需求,分析不同互动关系下疗养方式的异同。结果:协作式疗养模式既利用了医疗资源,也调动了疗养者的主动参与性,发挥了双方的优势,能满足不同个体需要,达到最佳疗养效果。结论:对于双方协作共同制定细节的协作式疗养将会是疗养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心理;需求;疗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320-02

世界医学的进展使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之而来的人们保健意识和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使被动地“有病吃药”的治病意识,逐渐过渡到主动地“健康防病”的保健意识。疗养模式也由过去的收治疗养和疾病疗养,发展到今天的按需疗养和综合疗养,经历着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探索疗养发展新模式,把握疗养专业的学科发展方向,成为现阶段疗养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1]。

疗养是利用自然及人为疗养因子,通过对其感受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达到疾病康复、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平衡等目的。现有的疗养模式简单可分为游览需求和疾病康复的疗养模式;根据疗养目的又可分为保健疗养、康复疗养和特勤疗养。

1.疗养人员心理需求简析

个体生理或心理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需求,个体的需求可以来自自身内部环境,也可以来自外部条件[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外,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必不可少。

1.1离退休干部心理需求

根据以往文献结果[3,4],结合疗养院工作实际,从调查的结果看,由高到低,离退休干部的心理需求主要依次是,他人尊重,身体健康及心理保健服务,参加社会活动及交往需求,自我实现,学习需求,认同需求则最低。其中,健康状况、内心孤独感、被社会忽视(男性)是要面对的重要社会心理问题;他人尊重、经济需求、学习需求在不同年龄老人之间存在差异[3];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的心理需求总分、认同需求、自我实现呈下降趋势;文化水平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由于整体经济水平因素的影响,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5]。军队干部的心理需求与地方干部需求类似[4],被尊重位于首位,其次依次是求知、生活充实(社会交往)和体现自身价值。

1.2在职干部心理需求

有关调查表明,在职干部参加疗养的主要目的为放松心情、恢复精力、解除疲劳,部分人员则是为了疾病矫治与康复[6]。

1.3特殊疗养人群心理需求

对于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军人,如参加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执行重大任务的人群,他们对于疗养过程中的医疗保健和心理保健服务有着较敏感的需求。因为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遭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急需调整状态,恢复身心健康,重新回到原有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他们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安全和归属的需要,摆脱曾遭受到的威胁和危险,需要有人来关心并解决其遇到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

对于从事特殊岗位的军人,如涉核人员、潜水员等人群,由于工作环境艰苦、人员活动范围的限制、保密要求较高等因素,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对于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1.4疾病康复人群心理需求

毫无疑问,疾病康复和健康恢复是首位的;其次,被尊重的需要成为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尊重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始终感觉到被关爱。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2.从互动关系角度分析疗养方式

2.1家长式疗养

家长式观点认为,医护人员对疗养者及其家属应当承担起父母般的职责,全面负责疗养者的各个方面。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疾病康复疗养,满足他们的身体健康需求。正如“知病莫若医”,外行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无法知道什么对自己最有利;而专业医护人员由于经过长期的和专门的训练,具有高超的医学知识,才有资格确定对疗养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安排。在但这种做法忽略了疗养者自身的需要,容易形成“按部就班”的一成不变的疗养模式,不能满足疗养者日益增长的身心需求。特别对于心理上需要照料的人员,由于个体的差异使得这种方式难以奏效。

2.2自助式疗养

自主式观点认为,疗养者对自己拥有绝对权利,因而可以拒绝专业医护人员的一切建议;而有些疗养问题并非医学问题,专业人员并无资格做出恰当的决定。这最适合大多数健康疗养者,他们只是为了景观观光而来,没太多的医疗需求,满足了参加社会活动及交往的需求,也满足了其选择的权利。而对于慢性病患者,只有疗养者自身才是最有资格判断接受什么样的医疗服务。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的上困难,过于自我安排使得疗养效果无从评价。

2.3协作式疗养

协作式观点[7]则主张采取一种团队协作的方法,医护人员同疗养者及其家属协商疗养安排及细节,为达到最佳疗养效果而努力。在此过程中,每个疗养者实现了自己的选择权,满足了被他人尊重,参加社会活动及交往的需求。简而言之,决定应该在两方进行恰当的、明智的、深入的互相讨论之后做出,最终决定由疗养员和医生联合做出。所以,协作式疗养模式应该是,也能够最终成为疗养的最佳模式,无论对于以景观游览为主的健康疗养者,以疾病康复的患者,还是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来说,都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种做法既利用到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也调动了疗养者的主动参与性,发挥了双方的优势,达到最佳疗养效果。

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条件所限,疗养者在疗养前很少跟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沟通;疗养时间不够长的限制也造成了双方沟通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解决疗养过程中的个体需要和存在的全部问题。

总之,疗养康复中,疗养院作为社会医疗资源之一,在健康防病和疾病康复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疗养模式也根据现代医疗发展趋势,也从被动到主动进行转变,真正实现预防保健、提高生命质量、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永光,张卫兵,郑军,等.疗养医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9):1053-1056.

[2]郭德俊,李燕平.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8-59.

[3]吴捷,李幼穗,王芹.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3143-3146.

[4]冯丽,李政仁,徐彦博,等.新时期军队疗养院的心理需求及干预措施[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02-904.

[5]傅双喜,王婷,韩布新,等.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及其增龄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2057-2060.

[6]冯丽,李政仁,徐彦博,等.新时期军队疗养院的心理需求及干预措施[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02-904.

[7]WlodarczykJH,BrodatyH,HawthorneG.Therelationshipbetweenqualityoflife,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andthe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npatientswithAlzheimer’sdisease[J].ArchGerontolGeriatr,2004,39:25-33.

[8]谢斌,王宁华.英国康复医疗体系现状的概括与借鉴[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