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

李彩霞

湖南省常德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武陵分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运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6例,前者治疗主要通过柴胡疏肝散,后者治疗主要通过吗丁啉及维酶素,观察并研究此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从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0%显然要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9%高(P<0.05),且前者复发率比后者低(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运用柴胡疏肝散使症状得以改善,颇具疗效,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内科;运用

中医内科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普遍性,其归属于慢性胃炎,按慢性胃炎总患者数量看,慢性萎缩性胃炎于其中占据一定比重,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关系[1]。此病症具有相对较长的病程,且发病原因具有多样复杂性,存在发作现象,一定程度使患者痛苦。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随机分每组各46例的观察组及对照组,前者治疗主要通过柴胡疏肝散,后者治疗主要通过吗丁啉及维酶素,观察并研究在两组患者中,所产生的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6例,观察组46例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32岁-77岁,平均年龄46.7±3.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4±1.6年;对照组46例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为31岁-75岁,平均年龄46.1±4.0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1.2年。临床症状有胃脘胀痛、泛酸、舌苔偏薄白、食欲不振且恶心等,将并有其他器官疾病严重、并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比较方面,其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以吗丁啉及维酶素展开对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吗丁啉以10mg的量进行口服,维持一天三次的服用,维酶素以0.8mg的量进行口服,以一天三次的标准进行服用,一个疗程,以三个月为依照。

以柴胡疏肝散展开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药物由柴胡、半夏、党参、黄连、山药、枳壳、白芍、灸甘草、赤芍组成。对于气虚患者,将适量黄芪加入;对于气血受阻患者,加入丹参、五灵脂;对于胃阴不足患者,加适量百合、沙参、麦冬;对于泛酸患者,加适量乌贼骨;若腹胀,则加佛手、青皮。以煎服的方式取汁按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口服的标准保持用药,一个疗程,以三个月为依照。

1.3疗效标准[2]

痊愈:患者原有症状均消失;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往好的方向转变且颇具明显性;经检查异性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前的症状好转较明显;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往好的方向转变;经检查异性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症状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并恢复。有效:患者症状一定程度减轻;经检查粘膜慢性炎症缩小为其一半以上:经检查慢性炎症的症状达到一个以上的减轻级度。无效:未产生任何好转指标。总有效以痊愈、有效及显效一并构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6.0为载体,进行对数据一定程度的分析处理,完成计量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f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经分析研究,观察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前者治疗上的87.0%总有效率比后者的60.9%高,不良反应均不存在于患者。其差异具统计意义。具体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以治疗一年后的状况来分析患者病症复发率,7例复发出现于观察组,复发率15.2%,而15例复发出现于对照组,复发率32.6%,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通常与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因素有关[3]。患者患病后,因缺乏较为系统化的治疗,致使病情长久难愈、接连发作。此病与肝郁有一定的联系,因肝郁影响疏泄,导致机体一定程度的失调,影响胃脾的正常运行功能,导致患者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之症的出现,于是会有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等症状,产生吞酸、胀痛等反应。由此,治疗此病应以调节气机、畅通机理、健脾疏肝为主要切入[4]。柴胡疏肝散药剂中:主药为柴胡,其有疏肝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川芎则能活血调气;半夏能够起到止呕的作用;党参则可和胃、健脾、益气等;白芍可柔肝、养血,还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止痛作用;枳壳则可起到理气和中的效能;灸甘草可以一定程度对诸药起到调和之效能,诸药在配合使用情况下,可以健脾气,使肝郁得以缓解,还可降和胃气、行气除瘀,最终达到治疗胃病的效能[5]。

现代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则证实,本药方具有如下作用:一是保护胃黏膜,如党参、山药;二是调节肠胃的运行,如白芍、枳壳:三是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如柴胡、党参;四是抗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如黄连;五是抑制呕吐,如半夏。以合用诸药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变,起到一定的治疗效能。

本研究中,通过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比通过吗丁啉及维酶素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患者在经过一年的停药后,前种治疗方式的复发率要比后种治疗方式的复发率低。由此证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运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久荣.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7,06:133-134.

[2]田玉霞.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94.

[3]李东峰.《伤寒论》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心得[J].中医研究,2016,10:43-48.

[4]邓金.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1(1):98-99

[5]盛荣.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1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