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张芳芳

张芳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一病区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因静脉采血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护理策略。方法观察6439例2013年到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及体检者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针对各不良反应的应对做以预防。结果因静脉采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出血、血肿、静脉炎、局部皮肤过敏、皮下毛细血管损伤;出现晕血等精神情志问题等。结论可能因采血护士或者患者自身的操作问题出现相应不良反应,也可能因患者心理因素或身体基础状态等出现不良反应,应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采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93-02

静脉采血是现今临床常用的提取化验标本的方法,也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临床技能。在进行静脉采血的操作时,常会因护士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本实验对一年来本院采血处发生的不良反应做一总结,并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在我院采血处进行采血的患者及体检人员6439例,其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为3648例,年龄在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3.3);女性患者2791,年龄在7~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7)。

1.2研究方法:对前来我院采血的患者资料进行搜集,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2、实验结果

出现的不良反应共807例,其中以局部血肿最为常见,余下依次是针眼出血、皮肤过敏、静脉炎、皮下血管损伤以及昏厥,详见下表1。

表1.静脉采血常见不良反应构成比

组别发生人数(例)构成比

局部血肿45656.51%

针眼出血32340.02%

皮肤过敏121.49%

静脉炎80.99%

皮下血管损伤50.62%

昏厥30.37%

3、讨论及预防措施

3.1局部血肿及瘀血:局部血肿多由穿刺过程中静脉后壁造成损伤或采血后按压方式不正确所致。为预防其发生,应首先提高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抽血前护士应选择较粗大、饱满、位置相对固定且富有弹性的静脉进行操作[1]。在采血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采血位置的局部情况,以免意外的发生。采血结束后,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按压,包括按压手法、按压时间等。如果发生血肿,应立即冷敷以减轻出血情况,48小时后换成热敷以促进血肿的吸收。

3.2针眼出血:除外血液疾病,采血后进行压迫止血但仍出血多因患者衣袖过紧造成的。因此,为避免出血,采血前护士应观察患者衣袖的松紧度,若发现衣袖过紧,应先建议患者除去过紧的衣袖。拔针时应采用左右手同时操作,即一手拔针另一只手迅速对针孔处进行按压,这样可减少患者痛苦,止血效果也更好[2]。在采血后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压迫止血,嘱咐患者进行足够时间的操作:患者应使用食指、中指以及环指进行按压,操作过程中不能因任何原因松开按压手指,按压时间多为3~5min,如有异常情况甚至应将时间延长至10min。若对股静脉或颈外静脉进行操作,应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止血时间应相应延长至5min以上。

3.3皮肤过敏:皮肤过敏多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但与护士的责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进行操作之前应该仔细咨询患者的过敏史,针对对乙醇过敏的患者,应改用其他消毒剂;若采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采血的患者操作结束后会使用胶布粘贴,针对橡胶过敏的患者可先在拔针部位放置一纱布块进行按压止血,按压足够长的时间后查看针孔处是否有出血现象,若一切正常,嘱患者注意针孔处情况,切勿使其遇水或受到污染,并进行定期消毒,直至针孔处完全闭合。

3.4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与护士的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护士的无菌观念,是防控采血后出现静脉炎的关键方法。首先是消毒液的检测:应确保消毒液在有效期内,最好保证在消毒液开封后3内使用完。其次是皮肤的消毒:消毒应从施术部位由内向外回旋进行,不可往返操作,消毒面积应大于或等于(10×10)cm2。采血后在针孔处放置的棉球也应使用无菌棉球并确保其在使用期限内。

3.5皮下血管损伤:皮下血管损伤多由止血带选择不当或结扎时间过长造成的。因此,护士在采血之前应检查所用止血带粗细是否适宜,弹力是否合适;在采血过程中药避免结扎时间过长,结扎过紧造成的血管损伤;对于难以采血的患者,要注意不能长时间捆绑止血带,应注意适时的将止血带松开,稍后再结扎、进行采血操作。在采血过程中护士也应该注意观察所用止血带,对不合适的止血带进行及时的更换。

3.6昏厥[3~4]:多事由于患者身体虚弱、采血前空腹时间过长或未做好采血的心理准备而导致的。对于心理负担过重的患者,护士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安抚,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感,减轻其心理负担,也可以在采血处宣传采血过程,帮助患者熟悉流程,减少恐惧感。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采血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状态,及早对其进行救治。

采血是进行实验室检查的第一环节,若采血过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难以进行指标检测,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疾病。因此,预防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十分重要,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不仅需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也要加强护士与患者间的沟通,这样才能提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金敏,刘世荣,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

[2]谈法梅,孙友桃.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65-1766.

[3]钟晓珊,谢泽娟,等.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上):1299-1300.

[4]熊柱凤.临床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