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王鑫琰

王鑫琰

(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例数明显较少,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中,早期预警评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ICU;护理工作;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85-02

早期预警评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英国风险应急小组制定并建立的,早期预警评分可以很快获得相应参数,对于患者的预后估测准确程度较高[1]。ICU患者的病情相对十分危急,且病情变化发展速度较快,护理人员若想提高ICU患者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与整体质量,就可以适时应用早期预警评分[2]。我院在ICU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收到极佳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情危重均需进入ICU接受治疗,患者的排除标准为:认知障碍患者、意识模糊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72岁,脑外伤患者10例,急性中毒患者9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例;干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3~70岁,脑外伤患者9例,急性中毒患者11例,心肌梗死患者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预警评分护理,以下为主要方法: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个人意识、体温情况、呼吸情况、收缩压、心率等,每一项指标的分值为0~3分。其中,0分为正常,1~3分为存在异常,最高分值为15分,患者的评分值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护理工作面临的危险系数也就越多。

针对评分在0~3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选择蓝色标记,并且给予患者2级护理模式干预,并且每隔1小时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次评价,还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教。

若患者评分为4~7分,护理人员应为其选择黄色标记并实施1级护理,并且需要每隔半小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一次评价。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急救、吸氧护理等,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将患者检测结果反馈给医生。

若患者评分超过8分,护理人员应选择红色标记,实施特别护理,并且每隔10min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急救准备,并且准备好急救设施,做好抢救工作的前期准备环节,并且由年资较高的护士来负责,配合医生工作,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若患者打分不足50分,表示对护理不满意,51~80分表示基本满意,超过80分则表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十分满意。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χ2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0例对护理不满意,11例基本满意,9例表示十分满意;干预组患者仅有1例对护理不满意,13例基本满意,16例十分满意,对比后χ2为9.0167,P=0.003<0.05。此外,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坠床等意外事件,干预组则仅有2例出现意外事件,对比后χ2为5.4545,P=0.0195<0.05。

3.讨论

ICU,即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主要是用于收治接受抢救或手术后需要受到严格监测的危重症患者[4]。大部分的ICU患者存在严重的潜在危重病,若是患者未能接受及时的护理干预,病情会出现迅速发展,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5]。

常规的ICU患者护理,一般侧重于患者的病情护理,但是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等很难做到及时干预,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发生意外事件等。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十分简单,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呼吸情况、心率、收缩压等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得出结果,并利用相对应的分值来表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预警评分的科学性很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这样,护理人员就可以利用早期预警评分来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此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后可以看出,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6.7%,远高于对照组患者66.7%的护理满意度。此外,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的优越性。

4.结语

在ICU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患者接受护理与治疗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海丽.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1029-1031.

[2]翟红瑞.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多发性脏器损伤患者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110+114.

[3]程珍.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2):7315.

[4]莫燕兴.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5):61-62.

[5]麻春英,卫婷婷,李萍.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2014,21(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