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李桂英

李桂英(大名县大名镇吴水坑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融科学的教法、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内容及知识的传导等为一体的实践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1科学地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学生有意义地学习的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即材料本身与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建立自觉的和实际性的联系。科学地组织教材,就要集中精力做好旧知识的转化,使学生在认清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1.2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学生基础的差异,很难选择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这就必须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着眼于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水平去选择教法。例如: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开始,改变了简单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直接关系。在教法上形式也不一样,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采用提出间接问题的方式理解列式,而如果学生接受能力一般化也可采用将应用题分解成相关的两个应用题,然后将两个应用题复合后理解,不难得出结论。这样将难点分解,各个击破,最终解决了实际问题,实质上是用不同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3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反馈过程实际上是创新意识的发展过程,必须把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保持同步,双方协调一致,才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学了加法,接着开始学习减法,有的教IJ币宣布课题材就进行讲解,而我是这样做的,先不急于做这两步工作,而是出示例题材:小明有5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手里拿了两个苹果,想一想,另一个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学生没有减法的概念,在沉思着,但我不急于打破这种沉静,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5+2=7,但是同学们不同意,总共5个苹果怎么出现7个?一个小朋友的苹果+另一个小朋友的苹果=5,另一个小朋友的苹果不知道就是2+?=5,这时教师感到时机成熟,只用不多的话就讲明了减法。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加强口语练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言和思维是相关联的,对小学生来说,感性认识是关键,而语言又是用感性认知的手段,也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所以口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2.1认识程序的说明,使思维形成口语。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认真说明分析的过程。学生学好了这一步,实际上就是学会了思维的具体方法,也能开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应用题一题多解的情况,不管用几种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通过对思考过程陈述,认识解题的基础——思考方法,从实质上认识习题的内涵,充分认识、理解习题的具体解题要领,这样可以使条理叙述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认识习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向纵深渗透。

2.2讲解算理,给思维提供依据。在教学概念教学中,检验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不是以学生能否记住条文为标准,而是以概念的灵活运用作为标准。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后,要正确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即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完梯形概念后,让学生辨析哪是梯形?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出示的图形后,发现第一个不是,它是两组对过平行,而不是定义中所说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了“有"和“只有"的区别,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认识到其三个全部合乎定义的要求,是梯形,让学生在不同的形态方位上认识了梯形的定义。这样学生可以从实践这个落脚点上,将概念这个算术理论,全方位的去理解、接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培养多元化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中思维方式的单一化,会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必将受到约束。多元化思维即多条思维渠道,多个思维指向,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3.1多思维渠道,数学教学是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在研究创造性思维时不难发现,直觉和想象是紧密相连的,当表象内容依次或突然在头脑中出现时是来不及做完整的逻辑推理的,只能依靠直觉和经验去接触问题的实质。由此看数学发展创新意识需要多条思维渠道。例如:一个长方体木块,底面积为15平方米,底面周长16米,高O.5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通过逻辑思维马上想到求表面积需知长宽高,但继续推理很难求出长和宽,于是引导学生进行非逻辑推理,采用新的方法,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得四个侧面积,再加上两底个底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新意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体现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在多思维空间中寻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