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构筑高效的互动平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数学教学中构筑高效的互动平台

周作瑜

周作瑜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325216

摘要: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因材施教是课堂互动的前提

这里的材指的是教材,即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的个性风格,从教材中找课堂互动的突破点。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设计时,要认真和教材作互动交流,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内容所隐含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内涵,将教科书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方面让学生感知教科书的内容。

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教学中,我就试着这样引导学生,玩一玩:

问题1、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你能利用剪、拼等手段,将它变成一个正方形吗?

此时,学生非常活跃,通过剪、拼、马上得到了一个正方形。

问题2、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若设它的边长为a,那a又会是多少呢?

学生也很快知道了它的面积为2,可同时也陷入纳闷中,到底等式“a2=2”中的a是什么数?它又是多少呢?

通过这个强烈的质疑,然后我就试着带领学生一起来验证,a它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它不是有理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二、教师要和学生互动交流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产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是多元的,互动意味着“互为主观”的活动。同时要注意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融,体现着一种“和谐美”。教师能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兴趣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学生成为朋友关系,创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教学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舞台,让每一道题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

如在《整式》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参加猜数的游戏:教师发布指令如下:1.每人心中想好一个数;2.把想好的数乘以3,再加上6;3.把所得的和除以3;4.将所得商加上所想的数与8的和;5.将所得和减去10。然后请一位学生报出得数,教师立即猜该生心中所想的数,连猜数人,必猜必中,学生感到惊奇急于想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将前述指令的普通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心中想的数为x,由2~5的指令依次为:2.3x+6,3.(3x+6)&pide;3=x+2,4.x+2+x+8=2x+10,5.2x+10-10=2x。

因此,教师只要将学生报出的答数除以2,即得该生心中所想之数。学生看了符号语言之后,恍然大悟,教师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编指令作不同的猜数游戏,在班内形成一股猜数的热潮,学生在小组合作游戏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了解符号语言在简缩思维,提高思维效率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材互动交流

很多教师有课堂教学中,很少重视课本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不看书了,课本所体现的价值不过只是数学习题集。其实,教材提供的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的展示方式,与学生、教师在探究中的方式的不同和内在优劣需要学生去体会、比较。教材中凝炼的数学语言,严谨的推理过程,内在的结构和格式,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说明形式,都需要学生去研习。假如学生体会出教材的简洁明了,概括精辟,相比之下,自已的理解、表达有“笨拙”、“局限”之感时,他对数学的理解实际上就进入一个较深的层次了,同时伴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之情,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教材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补上让学生品读课本这一节。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样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的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际”则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索是合作交流的前提,通过学生个体的思索,探究形成初步结论。经过小组交流、整合、互相启迪,形成集体智慧,再经过实践经检验,不断修正,进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结论。

在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学教材,尝试解答教材的问题,让他们同桌两人交流讨论,也可分成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一定要充分,5分不够,用10分钟;10分钟不够,可用20分,要让学生之间能讨论出一定的结果,千万不要流于形式,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巡回指导,也可参与到某一小组的交流中,教师要调控好整堂课堂,尽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触发灵感,激活思维,相互促进,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