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观察

黄小俊李永红艾黎明

黄小俊李永红艾黎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天门431700)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98-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4-2012年HFRS早期患者共89例,分成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从发热期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从休克期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休克和少尿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程度,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休克和少尿发生率明显下降、肾损害明显减轻,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HFRS可以有效减少休克和少尿的发生,减轻肾损害,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低分子右旋糖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感染病,出血,休克及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及死亡原因。液体疗法是HFRS治疗的中心环节。我院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出血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2004~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符合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并查出血热抗体检测阳性。其中发热期入院患者8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2例,年龄20~65岁,平均48.9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在发热期即开始应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用量500ml/d,分2次使用。对照组只应用平衡盐或者葡萄糖盐水,两组总补液量和其他治疗措施相同。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数(血小板下降期间每天至少查血常规一次,取最低值),休克和少尿,肾功能损害程度,死亡率。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数,休克发生率,休克持续时间,少尿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HFRS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分组例数血小板(×109/L)休克n(%)少尿n(%)Cr(>280umol/l)n(%)死亡n(%)

治疗组4631.2+16.3*14(30.4)*12(26.1)*4(8.7)*1(2.2)

对照组4322.4+15.425(58.1)22(51.2)11(25.6)3(7.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理表现为全身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高度扩张淤血,血管壁变性坏死;后继发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微血管内可见血小板及纤维素凝集。而这种病理性凝血、纤溶的发生可导致DIC及肾小球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从而加重血小板减少及肾功能损害。有资料统计HFRS患者DIC发生率为39.1-76.9%,发生时间为3-9天,即发热后期与低血压休克期,而作者认为其启动时间应该更早。

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胶体溶液,可以快速扩容,减轻外渗;并可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膜和血小板的表面,使血小板的粘着减少;抑制血小板因子,改善血凝块纤维蛋白的结构使之易于溶解;稀释凝血因子,减低血液粘滞性和血液淤滞,并能覆盖红细胞表面,具有使红细胞聚集减少、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的作用。

在多数治疗指南及教材中,低分子右旋糖酐仅用于HFRS低血压休克期。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HFRS可以扩充血容量,减轻外渗,减少休克发生;降低血液粘滞性,减少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预防肾小球血栓形成及DIC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减少,降低出血风险和减轻肾功能损害。本研究证实早期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减少休克发生,抑制血小板下降及减轻肾损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0-287.

[2]于丹萍.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发病学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66-68.

[3]陈济民,白连滨.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2例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0(4):205.

[4]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91.

[5]叶任高,张道友,李惠群,等.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2):83.

[6]李英,顾连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临床荟萃,2001,16(16):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