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 2

大量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王玉芬

王玉芬(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山东寿光262700)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99-02

1.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因出血性休克而大量输血的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脾破裂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例,股动脉破裂1例。累计出血量大于3000mL,其中发生凝血障碍2例,循环超负荷2例,低体温3例,枸橼酸钠中毒1例。经抗休克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死亡病例。

2.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

大量输血是指在12-24小时内快速输入的血总量达到或超过受血者总血量的输血,或在1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一半以上的输血。大量输血是抢救各种类型的大出血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如果施行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在进行大量输血时,临床医师和输血技术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保证抢救取得成功。

2.1凝血异常

输入大量红细胞或凝血因子递减的库存血可造成患者凝血因子被稀释,如没有相应补充凝血因子,会导致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还可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特别是超过2000ml时,必须高度警惕。但是根据换血疗法的稀释规律,当换血量为1、2、3个血容量时,自体血残留量分别为37%,15%和5%,当输血量为1个血容量时,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功能活性通常足够止血。一名成人所接受的输血量达到自身血容量的1-2倍时,才可能因为单纯稀释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微血管出血,为预防上述情况发生,输血应采取输注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或补充其他凝血因子。

处理措施:为预防大量输血引发出血,输注过程中应严密注意出血倾向,若已发生应及时分析出血原因,及时查血小板计数,PT,APTT,凝血因子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进行床旁凝血功能测试等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如有凝血因子的减少,应予以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创伤患者如伴有大量出血会经历一个生理代偿过程以保持血管内容量,这包括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以及细胞因子的激活及瀑布式爆发等,患者在得到医疗救治前,已处于低灌注状态,由此避免发生休克后再灌注损伤,因此,出血性休克与大量出血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创伤造成的大出血患者应在补充电解质溶液的基础上输血,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2.2循环超负荷

循环超负荷多因急速大量输血、输液、血容量急剧增加,超过了受血者心血管负荷能力。临床应及时处理,否则因循环超负荷能够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发生,为避免上述危险发生,在输血时,可采取必要的措施:(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输血、输液速度限量(2)估计可能发生循环超负荷的患者采取半坐位,并注意保暖。(3)输血过程中若出现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措施。处理措施:(1)掌握一定的输血速度,平均分配全程血量,对年老体弱、有心脏病史者,应注意合理调整输血速度,特别在大量输血的后阶段,只要血压基本能维持正常,尿量>40ml/h则输血速度不宜过快。(2)为输血同时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颈静脉充盈情况,尿量,根据中心静脉压高低和患者其他表现调整输血、输液量和速度。(3)出现肺水肿症状,如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与医生联系观察处理。

2.3低体温

人体体温在34-36摄氏度时为轻度低温,低于34摄氏度则为中度低温。快速大量输入未经加温的冷藏血,受血者体温可降低3摄氏度之多。当输入低温血时亦能发生代谢性并发症,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枸橼酸及乳酸的代谢降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感到寒冷不适时,心律紊乱,严重者甚至发生室性心律不齐及心搏骤停。

解决输血引起低体温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对血液进行加温。选择水温37摄氏度,加热血液到32摄氏度较为合适,切忌水温不可超过44-45摄氏度,以免水温过高导致红细胞破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加温水温必须保持恒温。

低体温的处理措施:(1)将大量备用的库存血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行输入,也可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室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有助于患者保持正常体温。(3)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可用电热毯加热床单进行保暖,备好热水袋,热水袋内水温<45摄氏度,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暴露。(4)手术患者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中的体温变化,每30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将温度计插入直肠2-4厘米,测温3分钟,为及时调整和更改保温措施提供依据。

2.4枸橼酸盐中毒

大量输入枸橼酸盐保存的血液,有可能发生枸橼酸盐中毒。尤其是肝功能损害或者是肝循环机械阻塞的患者中,大量输血,枸橼酸盐代谢缓慢或来不及代谢就会积累到中毒水平。当高钾和高枸橼酸并存时,中毒危险更大。

处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多数体温正常、无休克者可耐受快速输血而不必补钙,提倡在检测血钙下予以补钙。(2)若血钾高而又合并低血钙,应注意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会使患者危重病请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总之,熟悉大量输血的并发症,掌握血液制品的保存与输入方法,加强输血过程的监护,是预防控制大量输血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