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病人选择中药颗粒剂的意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社区门诊病人选择中药颗粒剂的意向研究

钟小宇

钟小宇(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016)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门诊病人就诊时选择中药颗粒剂的影响因素,了解社区门诊病人对中药颗粒剂的接受程度,评估中药颗粒剂的接受原因和担心的主要元素。方法:问卷随机调查玄武区后宰门、锁金村、玄武湖、兰园、新街口共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200人,实际共调查1129人。

结果:社区门诊病人对中药颗粒剂的接受率总体达到61%;其优势已经很明显,方便服用、口感好是其主要原因,社区门诊病人最为担心和关注的还是疗效和质量,价格偏高也是主要原因。结论:相比传统饮片,社区门诊病人更乐于接受中药颗粒剂,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社区门诊病人,选择意向【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55-02

中药颗粒剂是一种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制药工艺,利用单味中药饮片通过煎煮、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1),在临床运用时仍可依据“君、臣、佐、使”等中医理论组方(2),即冲即服的颗粒状中药新剂型(3)。近年来,中药颗粒剂在一级医疗机构的推广和发展十分迅速(4),为进一步探析其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特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门诊病人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中药颗粒剂的选择意向,以及选择的原因和要求(5),为中药颗粒优化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1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在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8月15日期间对南京市玄武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病人随机进行中药颗粒剂问卷调查,计划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200人,实际共有1129名门诊患者接受了调查,对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进行对比,调查材料录入后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在1129名社区门诊病人中,年龄主要集中在40-78岁,以中老年人居多;在学历分布上,大专及以上15%,小学及以下32%,初中25%,高中及中专28%;职业上,机关事业单位33%,企业职工28%,服务业人员20%,自由职业及其他30%.2.2在1129名患者中有61%愿意选择中药颗粒机,其中,后宰门高达77%,最低的兰园也占了36%,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的数据,会发现社区门诊病人对颗粒剂的认可度和接受率均比较高,详见表1.

表1社区门诊病人对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的选择意愿情况

2.3患者选择中药颗粒剂的主要原因对该调查的数据分析课清晰的发现,服用方法简单是主要因素,免去煎煮,即冲即服,且口感好,让患者服用中药不再困难;其次,卫生安全和便于贮藏也分别占11%、10%,而医生推荐占12%,说__________明患者的用药与医生的建议存在较大的影响,不能忽视;便于调配和计量准确影响较小;可见,患者选择中药颗粒剂的原因主要出于自身需求出发,要求方便快捷,治病过程中医生的推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详见表2.

2.4社区病人对中药颗粒剂的评价和各因素的关注程度调查发现,患者对疗效和质量的担心占了主要方面,分别占30%和28%,质量是疗效的保证,疗效是医疗服务的最终体现,但患者同时又给疗效和质量很好的评价,说明患者很注重质量和疗效,中药颗粒剂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质量控制应该是比较好的;分析患者担心的原因,目前全国缺少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而中药材的品种繁多,产地不一,制备工艺各自为阵等因素(6),难免让患者产生怀疑;其次,价格的关注度也较高,占23%,而且高达67%的门诊患者均认为中药颗粒剂价格偏贵,主要是因为中药饮片的制作工艺复杂(7),各种药材制作工艺有别,推高了生产成本;品种因素只占10%,目前常用中药饮片约800多种,现在市场上供应了600余种中药颗粒剂,说明基本满足了患者和中医门诊的需求。包装规格的影响较小,主要是缺少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规格和包装,现有包装固定不易分药。详见表3.3讨论中药颗粒剂拥有较大的市场,且还有扩大的趋势,社区门诊病人对中药颗粒剂认可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中药颗粒剂将是中医的发展趋势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利于提高传统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8)。但中药颗粒剂也面临几个问题,首先,缺乏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制作工艺,不利于颗粒剂的广泛开发,也不利于患者对颗粒剂的质量认可和评估,建议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写统一的质量和制作工艺规范,明确中药颗粒剂的科学性;其次,科研开发的力度应加强,主要是要提高药效和降低成本,只有二者都兼顾到,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和赢得市场亲耐;第三,包装规格单一,特别是适合缺少特殊人群的太少,要实现规格多样化和灵活化,扩大服务面和发展面。机遇总是和困难并存,解决好这些问题,中药颗粒剂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不久的将来中药颗粒剂极有可能是中药的主要剂型。

参考文献[1]毛翼,李霞,翁德会,等,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62-63.[2]陈坤全,陈益强,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中药汤剂的比较(I),河北中医,2003,25(10):775.[3]葛炳君,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是一个重大的创举[J],江苏中医,2001,77(08):45.[4]姚世英,中药汤剂和中药颗粒剂比较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99-3300.[5]黄琳,陈家应,朱岷,等,门诊病人选择中医服务的意向研究,江苏中医药,2007,39(4):51-53.[6]李燕梅,王新志,从单味中药颗粒剂的利弊探讨单味中药剂型的改革,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5):359-360.[7]刘冬菊,中药颗粒剂应用情况调查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12,5(4C):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