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

肖明

肖明

(贵州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转变,行政管理的内涵及教学要求也在改变。然而现行的培养模式显得相对滞后。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管理人才,本文以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的科学内涵和学科特点为定位,探讨了高校应通过构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行政管理;培养模式;高校

近年来我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而已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又在不断扩招。然而现行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不足,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改步伐比较缓慢。多年来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以传授知识、讲好课程为重点,相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却显得十分不足。这些年来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各种矛盾逐渐积累及显现;行政体制也在进行着改革。这些都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提出了全新以及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和方式也应随着这些转变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才能通过构建更合理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行政管理的科学内涵

首先明晰下行政管理现在的内涵和研究目的,从而给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有个更科学的定位。学术界对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与内涵一直存在着争论,不过被大家公认的内容与含义还是基本一致的,即: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1],又比如“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2]。行政管理学就是研究政府及其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的规律,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科学。威尔逊说:“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高的效率。”[3]

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学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行政管理学涉及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行政程序、行政效率、公共财政、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等诸多范畴。然而行政管理学既不像政治学,将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加以考察;也不像管理学,通过对管理过程和行为的分析来构建学科。行政管理学是从现存政府的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运行的内外机制[4]。

(一)综合性

行政管理学是在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其研究内容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社会科学内容,还体现在它涉及高等数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内容。并且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就是越发展,其综合性越强。

(二)实践性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与实践和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规律,而我们仅依靠理论学习是不能掌握行政管理的实质的,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不能脱离行政管理的实际,必须借助现存政府的实体、行政运行的现象和具体的领域,同时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使理论更深入。并且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政管理实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技术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并且逐步呈现出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行政管理活动中,来进行分析与决策。

基于行政管理专业以上的学科特点,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具备坚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背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在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等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

基于行政管理以上的这些学科特点,再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科间的综合性和关联性

国内高校行政管理的总体课程体系都有很明显的政治学取向。我们应在政治学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按照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特点,强化公共管理学取向,适当的淡化政治学取向。适当增加一些能支撑行政管理专业并反映其发展趋势所需的专业背景的学科的比重,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一些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要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二)增加定性、定量的专业分析工具的课程

我国现在正处与转型期,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会面对很多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教授学生一些定性、定量的专业分析工具。行政管理专业在教学时对数学的要求很低,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一些分析工具,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所以高校应该增加工程类数学,开设计算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课程。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分析与决策的专业能力。

(三)强调实务教学和社会实践

行政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研究。学位论文可以以调研报告、项目规划、公共管理对策研究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研究为主要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案例和实务教学的比例。注重学以致用,强化业余学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指导。与有关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实际部门了解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可以采取挂职的形式,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担任一些部门副职。这种挂职实习能够很好的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5]

(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公务员考试科目《申论》的设立可以看到,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对给定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培训。高校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学生讲课、主题发言之类的训练,培养学生拥有清晰的表达思路,增强话语间的逻辑性。

(五)注重学术交流

国内的行政管理学起步较晚,我国早期主要是翻译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高校可采取引进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方式,来扩展学校的国际视野;也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名校进修,以此来扩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同时可以邀请国内外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来授课,作学术报告或举办专题讲座。

(六)充分利用网络

网络对现有教育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各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实现,使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变得十分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行政管理专业的这些网站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政策资源、管理案例为行政管理教学服务。导师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已经晚了一步,我国高校只有从现在起,根据行政管理的学科特点,通过构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不仅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具有多种知识背景,而且具备熟练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达强.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4.

[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6.

[3]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

[4]张康之等.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5]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