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优质护理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

莫彦杰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肿瘤科545006

【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7月,筛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规组、优质组各5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优质组患者满意率100.0%、家属满意率98.2%、癌痛完全缓解率52.7%高于常规组80.0%、85.5%、36.4%,病理性抑郁与焦虑、有暴力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控制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晚期肿瘤;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中国是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年新发恶性肿瘤260万例。我国恶性肿瘤筛查、诊断水平相对较低,约60%~70%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晚期肿瘤治疗方法复杂,多伴有转移症状,患者受治疗、疾病困扰,生命质量严重受损[1]。放化疗、手术等对晚期肿瘤疗效均不理想。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减轻肿瘤患者痛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大量实践证实其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但将其应用于晚期肿瘤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次研究试评价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认知精神均正常;③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意识、认知障碍;③拒绝治疗,要求转院或返家治疗。共纳入患者110例,其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37~81岁、平均(59.7±10.4)岁。肺癌20例、胃癌19例、肝癌19例、结肠癌15例、乳腺癌12例、其它3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44例、中学55例、大专及以上11例。接受手术治疗11例,放疗43例、化疗72例。伴有癌痛87例。家属陪伴102例。医疗费用报销比例10%~60%,平均(41±13)%。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优质组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恶性肿瘤类型、文化水平、家属陪伴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按照相应的肿瘤、治疗途径给予相应的护理路径,如化疗者按照化疗路径护理,以癌痛入院者,给予癌痛护理,对于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者,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主要由患者及其家属承担。

1.2.2优质组

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强化基础护理:①据患者日常自护能力水平、功能状态,评估患者基础护理需求,如对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偏低者,积极预防皮肤感染,强化皮肤护理,对于生活能力欠佳者,做好协助护理;②结合康复训练、功能锻炼,不断增强患者自理能力、生理功能,尽量安排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自护活动,增强患者信心;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在开展基护时,规范操作,避免盲目、粗暴操作,提升患者舒适感受[2]。

(2)深化护理内涵:①注重患者健康管理,恶性肿瘤类型繁多,即使是晚期肿瘤,症状表现、危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前列腺恶性肿瘤远期生存率较高,不同患者基础状况、合并症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入院时,由护士、医师综合评估身体健康状态,积极做好功能康复、癌痛控制、合并症管理、心理康复,注重整体功能的提升,如传授患者放松疗法、阅读法、深呼吸法,增强患者心理调节放松能力[3];②做好健康教育,落实认知行为干预,纠正错误认识,如许多患者担心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会成瘾,实际上成瘾率仅为万分之一~千分之一,提高患者对疾病、癌痛等科学认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③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向患者介绍其他病友,鼓励相互间交流,联系社会医疗机构,以利于患者在出院后就近获得医疗帮助,鼓励家属陪护,传授基本的康复训练、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护理知识与技巧,做好家属安抚工作;④做好心理支持,转变服务理念,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需求,满足合理需求,如患者要求在听京剧、吃糕点,可尽量要求家属满足,坦诚、真诚的与患者交流,耐心、细心,做好灵性管理,主要包括仪式管理、情感表露与躯体描述、场所设置等,做好死亡教育,以情感表露与躯体描述为例,通过引导患者描述躯体症状、情感,护士通过解构、重构,帮助患者寻找正性资源、应对困难的力量,如化疗颈部置管者可能影响仪容,可佩戴围巾、纱巾。

1.3观察指标

患者/家属满意率、癌痛缓解率、病理性抑郁与焦虑、有暴力行为、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数据表收集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优质组患者满意率、家属满意率、癌痛完全缓解率高于常规组,病理性抑郁与焦虑、有暴力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见表1。

表1优质组与常规组患方满意、癌痛、心理、并发症情况对比[n(%)]

3讨论

恶性肿瘤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仍存在许多共性护理需求,恶性肿瘤致死率高、患者生理状况差、并发症发生率高、疼痛发生率高、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活动量减少。开展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旨在关注患者整体状况,通过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心理干预、生活自理训练等方法,提升患者整体功能,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控制癌痛等症状。结果显示,优质组癌痛晚期患者家属满意率明显上升,病理性焦虑与抑郁、并发症、暴力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参考文献】

[1]陆爱琼.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3):278-279.

[2]林械,高莉荣,陈盈.对癌性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42-43.

[3]孙丽芳,赵晓玉.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及睡眠质量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院学报,2013,5(35):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