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李清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李清玲

李清玲

李清玲宜宾市翠屏区金沙江小学校644000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精当;合理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1-121-01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有人说,提问好比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它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轻松的环境

创设轻松的环境是引导学生会问的保障。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不能随便的出声,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会受到老师的责骂,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构建轻松的环境,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释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提问[4]。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的自己的言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主动与老师互动、提问。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大胆提问,要让学生不要有心理负担。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另外,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爱上教师,从而爱上教师的所带的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记得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着眼于文章的“发散点”提问。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思维方式。语文课文中有不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并充分利用,使之形成“问题点”,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的多端性。

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学,在学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肯离去的不同寻常的场面后,提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浮想联翩,仿佛真的来到当时的现场,心灵受到震撼,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海鸥的灵性与情义,感受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感受到“大爱”可以创造奇迹,感受到善待一切,就会收获物价情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丰满起来,海鸥的情义也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中,针对发散点提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下文做了铺垫。

四、发问力求合理

课堂提问要讲求发问的方法和技巧,发问是教师提问艺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发问的时机、发问的对象和发问的方式非常重要。

〈一〉、找准发问时机

“预速则不达“,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如果教师一味地提问,学生盲目地被一个个问题牵着走,看起来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并未处于求知的主动地位,学生的地位只是被“填”的“鸭子”变成了被牵的“牛”。用心良苦,效果却不佳。俗话“好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才是对学生进行“启”和“发”的最佳时机。并且,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面向全班,使全班都听清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任何情况下不要向学生突然发问,使学生毫无思想准备,造成紧张情绪。设计的问题再好,也要抓好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二)明确发问对象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孔子就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下也。”墨子教弟子也是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优等生思维敏捷,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思考,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表情轻松自然,举手踊跃,回答流畅。教学中,对待这样的学生,应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并在他们回答出基本问题后,再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或深度,让他们再回答,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后进生思维则不如优等生敏捷,注意力也容易转移,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不积极思考,表情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成绩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在课堂中被问得太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多关心鼓励,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提出的问题可相对降低难度,或用一些便于理解的问法。提出问题后,要充分留给他们分析思考的时间。要是一时想不起来,也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叫其“坐下”,转而叫别的同学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并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回答。

〈三〉注意发问方式

教师发问的形式多样,根据小学生答题的要求,问题大致可分为五种:一时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二是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三是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四是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五是回答“怎么想的‘或”可能会怎么的“想象型。后三类问题对智力活动的要求高一些。为了增强教学中智力因素,我们不能只提前两种简单的问题,而要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升高,后三类问题的比重也要逐渐增大。教师在发问时换个角度,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也许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总之,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恰当的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