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浅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蒋波赵伦张磊

蒋波赵伦张磊(南水北调河北直管建管部050000)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国内水资源生产以及分布不均匀的一种战略式工程,中线工程是其重要的部分,中线工程横跨淮黄江海四大流域,跨过五大省,其影响受到世界关注。由于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从别的地方引进水源,南水北调工程就应运而生,可以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围的环境以及防洪标准,缓解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必要性迫切性

我国地域辽阔,降水量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短缺但是利用程度高,长江以南水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程度不高。在黄河、海河流域附近水资源只有7.5%,但是用水量达到275,是资源短缺的重要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不懈的努力,规划方案已经逐渐完善。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资源的需要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主要特征就是南多北少。地理环境、人口、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社会经济以及劳力情况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布局,在人们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资源,只要是能够进行人为移动的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优化配置以及调动,例如西电东输、北煤南运等。水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一般来说,不可以使用其他资源来代替,也不能用来替代其他资源,所以,合理配置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水资源调配的规模和范围应该与实际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北方具有丰富的土地、矿产、劳力、能源以及光热,但是水资源十分缺乏,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对其他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会受到水资源的制约,所以,就应该从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引进水资源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各界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把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引向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南水北调已经逐渐完成,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北京缺乏水资源建设水厂中国的首都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400m3,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北京主要的水资源就是地下水和地表水,主要来源就是密云还有官厅两大水库,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来源逐渐处于衰退情况,大部分以地下水位主要资源的水厂逐渐开始出现出水能力降低,甚至出现部分倒闭。由于北京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建设、生活用水以及环境用水大大增加,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因此,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很早就开始进行节水,得到了一定成果,但是力度不是很大,即便是在使用地下水回灌、节水以及污水再利用等方式,也逐渐开始出现大量缺水问题,因此,想要合理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就需要大量引进外来水资源。

2、天津紧急需要第二水源天津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81m3,基本上主要利用上游提供水资源,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出现严重干旱,密云水库只能保证北京的用水,因此,天津只能使用地下水,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在引滦入津之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劂问题,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始逐渐恶化,因此,近年来,为天津市第二水资源问题逐渐变得十分重要。

3、河北出现全面水荒问题河北省内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有262m3,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是水资源拥有最少的省份之一,全省12个地区都紧急缺水,特别是海河平原是最严重的。河北省缺水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降雨量比较少,一年仅有500mm,但是由于上游工业的不断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为了保证天津和北京的水资源充足,每年从河北调动20亿m3水资源,从而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逐渐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出现下降,甚至出现建筑物开裂以及地面沉降等问题。河北省最发达的地区就是京广铁路沿线地区,在1993年的时候,沿线的邢台、邯郸、保定、石家庄等地区产值达到整个省的一半,棉、粮等已经超过一半,但是由于地区严重缺水,影响了全省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上述的地区处于太行山平原地带,是依靠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来为发展提供水资源,但是,现阶段地下水超量开采以及地表水衰减,导致山前地表水出现枯竭,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因为,地区严重缺水,导致工业发展以及城市生活开始逐渐占据农业用水,导致农业面积逐渐降低,从而使得地区粮食产量随着下降,导致农民收入降低,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不利于社会发展。

4、河南需要调水振兴中原河南省是严重短缺水资源的省份之一,经常出现旱涝灾害,大部分都是旱灾。并且在豫北以及淮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50%,地下水使用率达到70%,长期超量开采的地区面积已经达到10000km2,甚至出现沉降以及水荒等严重问题。豫北以及淮北是河南省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不能合理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河南省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最好方案第一,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东、西、中三条线,西线主要向西部进行供水,东线和中线向淮、海、黄平原供水。正好可以把中线合理设置在黄淮海平原西部的位置上,可以从西向东供水,也可以从南向北供水,覆盖面积比较大,只要建成相应的总干线,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地形优势以及渠道供水,节省供水费用和设备。

第二,水量可靠水质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水资源相对比较好,属于一类水,新建设的供水通道可以很好地保护水质,从而不断满足京、津以及华北地区和沿线城市的水资源水质的实际需求。由于汉江具有充足的水资源,合理的采取一定措施,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可靠性,以后还会从长江流域引水,保证充足的水资源。从水质、地理环境、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方案。

结束语:总而言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于解决京津地区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一项比较具有战略性的工程,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槐先锋,王晓蕾,王晓蓓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因素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29(2):9-11.[2]赵永江,刘荷芬,贾虎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85-88.[3]高文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3(9):214-215,224.[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领导到黄河水院调研[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4):83-83.[5]单松波,耿万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23(3):13-15.[6]管光明,孟明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调水对王甫洲电站发电影响分析[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