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艳竹

道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讨。方法:选取2017年下半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2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64)予以常规护理及管理方案,实验组(n=64)在常规护理及管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3.13%<15.6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98.45%>87.50%),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措施,对控制风险事件发生具有显著帮助,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标识;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泌尿外科的患者病种繁多、流动性大,且通常要留置多种导管,再加之患者行动不便、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因素,致使科内的临床护理工作及管理工作均更具难度。护理标识是通过采用一些简单、醒目的颜色或图案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信息,以便对护理环节进行标识与警示,目的是降低护理风险[1]。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我院2017年下半年在部分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加入了护理标识管理法,并已获得较为理想的实施成效;现将实施过程及相关数据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7月--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样本数量为128。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64)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最高年龄为78岁,最低年龄为18岁,中位年龄为(48.6±5.7)岁;疾病分类:前列腺增生31例,膀胱肿瘤20例,肾囊肿9例,其他4例。实验组组(n=64)中男性45例,女性19例;最高年龄为76岁,最低年龄为19岁,中位年龄为(48.1±6.0)岁;疾病分类:前列腺增生30例,膀胱肿瘤19例,肾囊肿10例,其5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及管理方法,包括病情监测、膀胱冲洗、引流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床头卡标识:选用大小为8cm×5cm的硬质卡片作为床头标识卡,上面包含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以及入院诊断等基本信息。同时要就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等做出警示[2]。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分级,特级护理者采用红色卡片,I级护理者采用橙色卡片,II级护理者采用蓝色卡片,III级护理者采用绿色卡片。将卡片置于患者床头,方便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观看。

腕带标识:对科内的特殊性患者采用腕带标识,如认知或交流障碍者、意识障碍者、行为异常者及儿童患者等。腕带材质为塑料,并可调节大小,女性的为粉红色,男性的为蓝色,上面包含患者的基础信息,以便患者在院内活动走丢时可以被及时送病房。

输血标识:有部分患者治疗期间需要输血,护理人员要为该类患者发放输血卡,上面要有患者年龄、性别、血型、血制品类型(分为全血、成分血以及其他血制品)等信息[3]。要经由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仔细核对后才可以为患者输血,以确保输血安全性及准确性。

药品标识:要对科内存放的药物进行分类标识,杜冷丁、吗啡、强痛定等属于毒麻类药物,使用黑色的“一类药品”字样进行提醒,并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化疗药物、氰化钾等高危药物,不可静脉推注,使用红色的“高危药品”字样进行警示。皮试药品、膀胱冲洗及灌注药物属于特殊药物,使用蓝色的“特殊药品”字样进行提醒。

管道标识:泌尿外科患者通常要留置尿管、引流管等多个导管[4]。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的每个导管进行相应的标识,使用不同颜色标识签固定在各个导管上,上面需要有完善的导管信息,如管道名称、置管深度、置管时间以及更换时间等信内容。

警示标识:对于行动不便、易跌倒、易坠床、易感染等高危患者要在患者的床头做好警示,以便提醒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防护措施。

1.1评价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护理差错、导管异常、院内感染、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

(2)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发放我院泌尿外科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评价表,让患者与家属商议后为护理服务打分,评分范围为0--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行值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组间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5.63%,值检验结果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泌尿外科患者因留置多个导管、反复膀胱冲洗及灌注、泌尿感染风险高等因素,导致科内日常护理工作比较繁重,也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具难度[5-6]。为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质量,我院主张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加用护理标识方法。护理标识顾名思义,是标注、识别的意思与作用,通过床头卡标识、腕带标识、输血标识、药品标识、管道标识、警示标识等措施,可使繁杂的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准确、具体,也更具针对性,这对医师、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具有良好的提示、警示作用,进而可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性。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经护理标识管理法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护理标识护理管理法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在院期间的不良事件,还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加娜尔·金恩斯汗,马鲁瓦·金斯汗.全面质量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5(12):260.

[2]张正玲,张正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7,4(21):175.

[3]吴娟娟,刘秀兰.管道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21):282-282,283.

[4]张倩倩,刘力婕.关于护理标识提高泌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7(5):31-32.

[5]胡蓉,刘晓芳,向冬香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5):444-446.

[6]杨梅.护理标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