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情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情商

陈文涛

陈文涛

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概况地诠释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情商(EQ)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相对于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情感世界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实践证明,在特定情况下,情商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促进智商的发展。我们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

1以教师高情商影响学生情商

首先,要使学生提高情商,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情商。体育课堂应该是一种平等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高情商的教师是亲切热情,精神饱满的。如果故作严肃,或专制苛刻,讲求所谓师道尊严,那么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漠无情就是怀有敌意,如何能培养学生情商,结果不言而喻,只能适得其反。其次,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形体动作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体育课变成怡情养性课,学生情商自然得到提高。最后,体育教师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我们的特长也正是学生的爱好,他就会想方设法接近你。比如我们的体育教师喜爱乒乓球、篮球、足球运动,那些“淘气包”就主动找上门。教师的形象会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学生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之间均能找出教师的影子。因此,高情商的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优质资源,体育课堂就是一个广阔的情商培养中心,一节体育课能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情商。

2以暗示激发学生情商

自我激励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质。自我激励的能力就是主体善于激发活动的动机,良好的动机可以把兴趣、自信、乐观、热情等情绪因素调动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内部动力机制,对成才活动起发动、加强、维持的内驱力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强化自我激励的能力,对学生的情商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往往对一些有难度的运动或学习中遇到挫折有畏难情绪,这时,为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耐久跑”等部分体育学习项目是充满单调、枯燥和困难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退却、缺乏信心等心理现象。教师可以用勇敢的、敢于尝试的同学为例暗示其他人向他们学习。再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勉励和表扬,暗示学生:“你有潜能,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能学会”,“你的能力很强,再加把劲”。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以表扬鼓励为主,加上“很好”、“很精彩”之类的评语,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强化了自我激励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奋斗。“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实践证明,以暗示激发学生的情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以体育活动发展学生情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安排有的放矢的活动,并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还要通过活动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整了情绪,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情商的发展。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同时,许多体育活动是要在合作中完成的,学生在体育运动和游戏中就会不知不觉的融入团队,感悟到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集体的问题,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从而受益终生。

4以情感教育优化学生情商

在体育教学中,传授体育知识、教学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契合点。例如,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的胜利,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努力的决心和意志力。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此时,教师若能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若教师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无望、厌烦的感觉,学生得到老师这样的情感信号,自然彻底绝望,认为自己果真不行,而放弃对动作的继续尝试。可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给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的。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