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贺绿荣

湖南省绥宁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699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行个性化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个性化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可有效缓解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术后机体康复进程,促进医患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胆外科;个性化护理策略;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肝胆外科手术类型以肝胆手术、脾脏手术和胰腺手术为主要术式,临床应用率较高,由于大多数患者自身的病情均较为复杂,很容易出现多类并发症,加之老年患者居多,因此在为其开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自身的疾病认知不足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治疗和护理效果[1]。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行个性化护理策略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其中5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围术期接受个性化护理(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2~75岁,平均(46.2±7.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初中及高中26例,小学及以下16例,疾病类型:胆道探查引流术10例,胆管切开取石术7例,脾脏手术8例,结石性胆囊切除术12例,胆肠吻合术10例,肝叶切除术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4~76岁,平均(46.8±7.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例,初中及高中28例,小学及以下15例,疾病类型:胆道探查引流术11例,胆管切开取石术6例,脾脏手术7例,结石性胆囊切除术12例,胆肠吻合术10例,肝叶切除术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病室环境,对患者机体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指导并督促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为患者开展全面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包括(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感,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消除其由于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感;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家庭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②营养护理:肝胆疾病病程较长时将会导致患者的机体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加之疾病会限制患者的饮食,从而导致其机体体质变弱,影响其手术耐受力以及术后机体恢复能力。所以在开展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开展有效营养支持,从而使其机体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应为患者提供蛋白和糖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进行食用。③:手术开展前基本护理术前12h禁食,术前4~6h禁水,术前0.5h采用阿托品以及安定进行肌肉注射。(2)术后护理:①复苏期护理:在患者复苏过程中,需开展有效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肾功能监测。当患者苏醒但未对气管进行拔除时,需将枕头去除,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其头部向一侧偏转;做好患者机体保暖工作,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等到其意识完全恢复后,可为其采用半坐卧位,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超声雾化吸入。②术后基础护理:若患者需接受术后引流,避免引流管出现受压、扭曲以及脱落情况;需对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以及气味等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若有异常情况出现,如颜色呈红色、引流量增加或减少等,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其开展相应处理;③健康宣教:将术后开展的各种治疗措施的必要性进行宣教,如引流管放置等,从而使患者和家属的医疗安全意识得到强化;④并发症护理:术后需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和积极预防,若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为患者开展处理;⑤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需为其开展病情恢复情况评估,并为其进行家庭护理计划制定,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说明工作,使其能够对家庭护理计划进行掌握,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巩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SAS量表临界分值为53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情绪越严重[2];SDS量表临界分值为50分,得分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如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血栓1例,呕吐2例,感染3例,胆漏1例;观察组发生血栓1例,呕吐2例,感染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中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0例、21例和9例,总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中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数量分别为32例、16例和2例,总满意度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x2=5.005,P<0.05)。

3讨论

肝胆系统生理功能特殊,肝胆疾病通常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从而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加之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以及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不够,会导致其心理负性情绪得以加重,影响鹿的疾病治疗情况[4]。

个性化护理是基础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以及具体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由此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使治疗效果得以改善[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肝胆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6]。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可有效缓解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加快术后机体康复进程,促进医患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姬怡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05):389-391.

[2]梁婉红,黄芳,陈玉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9):220-221.

[3]陆晓燕.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93-94+97.

[4]钱国英,周明娟,赵颖,等.肝胆外科导管护理中的细节管理[J].护理学报,2013,20(15):11-13.

[5]刘燕玲,罗惠凤,焦伟华.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21):4370-4371.

[6]程艳爽,吕少诚,徐明月,等.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58-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