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丁仁法

关键词:文物保护;转变;装裱修复;修复理念

1书画收藏保护中装裱的必要性

要想提升书画作品的收藏价值,首先要意识到装裱保护工作的必要性,了解装裱在书画收藏保护中的重要意义,实现对书画作品的有效保护。装裱作为古书画鉴定断代的辅助依据之一,对于古书画原有的装镶材料和工艺应尽可能保留,以便为后人欣赏、鉴定书画提供依据。诚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裱风格,如在轴头装裱的环节,古人为更好地满足收藏者的个性化需求,将象牙、玉石、上好木头等多种材质运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根据这些时代特征,书画保护人员在进行书画装裱时应尽量保留古书画作品原有的装裱形制和风貌,采用新、旧结合的装裱方法。这样不仅体现出装裱技术的创新,还促进了书画作品附加值的提升,对书画收藏保护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2新理念下的书画装裱保护实践

2.1修复前的调查工作

修复前要对书画文物进行调查,主要工作包括书画文物价值评估、文物信息调查、原裱信息调查和病害调查等方面。书画文物的价值评估一般是对文物的历史影响、展现的艺术价值、体现当时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估。文物信息调查主要对文物的名称、出土年代、文物尺寸、具体材质、来源于哪个地方、是否残缺、保护修复历史资料等进行调查。原裱信息调查主要对原装裱时所用的材料、装帧形式特点、装帧技艺体现的年代特点等方面进行确认。病害调查则应调查原保存环境的特点,用来确定书画文物是否发生水渍、折痕、断裂、残缺不全、质地酸化、微生物和动物损害等损害。

2.2修复技术路线

在实际操作时,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也发生了转变。修复前对书画文物进行了调查评估,然后根据书画文物的保存程度,分别确认了“保留原裱”“还旧装裱”“重新装裱”三种修复方法。“保留原裱”即为保留原来装裱的形式,一般对原装裱所用的绫、锦、纸、绢等装裱材料和画芯都保存较好和病害属于稳定的、可消除的书画文物,进行书画修补时只需要进行修补、清洗加固等简单操作,可以保留文物的最大价值。“还旧装裱”是采用传统修复装裱工艺中的“还旧”方式进行装裱处理,用来还原书画文物原先的装帧形制。主要针对原装裱材料和画芯部分保存状况良好,存在的病害多为可诱发的损害、动物损害或微生物损害,但原镶材料保存还算齐全的一类书画文物。“重新装裱”针对书画文物使用材料不当、损坏较严重、价值评估不高、无法进行修复的进行重新装裱。

2.3修复效果评估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的意义在于既能对书画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又能还原书画的艺术效果,同时使中国的传统书画修复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和传承。将转变后的书画文物修复理念与人文鉴赏技艺相结合,装裱修复后的书画文物效果评估分别从运用仪器设备评估和专家鉴赏评估两个方面进行。仪器设备评估是运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书画文物进行数据分析,并和修复前的书画文物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对书画文物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专家鉴赏评估从中国传统书画修补技艺、书画内在的艺术特点、中国传统的审美特点、书画的历史、艺术价值、科学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3新理念下实践工作的挑战

在中国书画文物装裱修补传统技艺里,对书画文物进行装裱修补时先进行揭裱并不能很好地保留原裱。大多残损的书画文物均带有原装裱,在文物修补时将褙纸、托纸等原装裱材料揭除,并进行去病害处理,对书画文物破损部分进行修补,再按照要求装成适宜的品式[1]。但在修复理念转变后,在书画文物最小干预原则的指导下,书画文物的修复是以“保留原裱”和“还旧装裱”进行的,修复原则不再以“揭旧”为标准,这将会导致修复的侧重点发生改变。

3.1保留原裱修复的挑战

保持原裱的关键操作步骤是清洗、补缺、贴条固定等。传统修补时基本上是用水、动物胶水或者泥浆来进行修补固定,但在进行书画文物修补时,过多地使用胶水会导致书画文物局部较润湿,容易使书画结构分离和脱壳,书画干燥后出现褶皱,干燥不透彻也易导致霉变,降低文物的价值。所以在保留原裱进行去病害时,不能再用传统的淋洗法进行清洗,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溶剂进行清洗。固色时用到的黄明胶水也要少量多次使用。同样,全色环节也要严格控制胶水的用量。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书画文物修补时,在文物补缺和贴条环节也会用到胶水,现在主要处理方法是采用冷压法使书画保证平整,但此法操作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在书画文物修补时典型的例子就是贴折条,它是为了修复画面断折而经常使用的传统技艺方法[2]。在“保留原裱”的前提下修复覆褙是不揭除的,所以折条只能贴在覆褙上而不是贴在托纸后面,这就导致最后进行平整度操作时难度大大提高。可以在修复过程中,在折条后面使用压铁块进行压平,然后进行哑光处理,提高书画文物的平整度。

3.2还旧装裱修复的挑战

还旧装裱是指不管是书画文物的画芯,还是书画文物上的镶料、引首、诗堂和题签等,只要有价值的内容都要留存,进行病害去除、残缺修补后将这些内容一一修复装裱到书画文物上。除了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书画文物的原有病害外,现阶段还旧装裱与保留原裱还遇到的相同的问题是,怎样有效地解决画芯与命纸在进行修补时出现的空鼓与分离现象[3]。另外,还要保证书画文物在进行去污清洗时,各组成部分能够保持相对一致的收缩率,使书画在清洗操作后还能保持原有的平整度,不出现褶皱。在进行书画文物修补时,可利用虹吸清洗法并配合蒸汽、泡沫法对画芯和镶料局部的污点进行清洗。这样不仅去除了原有病害,使画芯和命纸不出现空鼓,更避免了书画的褶皱问题。

3.3重新装裱修复的挑战

相对于保留原裱和还旧装裱遇到的挑战,重新装裱在目前遇到的挑战较少。随着装裱修补技术的发展和书画文物装裱修复技艺的提升,重新装裱在进行消除书画文物病害的同时,也越来越尊重和参照原装裱形制,在其基础上进行修复装裱[4]。虽然装裱修复理念转变后,书画文物装裱应用新型修补、去病害技术过程中非常重视修复材料的选择,但传统的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也一直秉持着安全性与可再修复性的原则,比如选择稀稠不同的糨糊与不同材质纸张作为书画文物最为主要的修复材料。

结语:

我们在传承传统书画保护与修补技术的同时,也要借鉴西方优良的保护修复理念,并运用现代科学监测仪器,让中国书画文物得以完整地保存,并使中国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文物保护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春龙.古书画保护离不开装裱[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03):54-58.

[2]史宁昌,李广华,雷勇,吴太夏.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故宫书画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03):23-29.

[3]王云庆,彭鑫.周嘉胄书画装裱经验对纸质档案保护与修复的借鉴[J].档案学通讯,2017(02):77-81.

[4]李晓晨.古代书画保护修复过程中的霉菌防治[J].文物世界,2015(0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