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滩区的迁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黄河滩区的迁安

邱辰晏洋

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摘要:黄河滩区长期备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黄河滩区长期以来受特殊地理环境和国家防洪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产条件恶劣,有很多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贫困村,常常形成连片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差和法律法规不允许在滩区建设永久性设施等限制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对保障黄河防洪安全、促进滩区群众脱贫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黄河滩区的迁徙和重新建设,我国一直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改变和安置。以范县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为例,该项目迁建搬迁区域为范县陈庄镇东宋楼、邢庙。2个村庄,占地498亩。从建国以来就备受地理环境条件制约,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条件恶劣,其成功迁建对提高黄河滩区的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重要了生活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责任大于天。范县防和沿黄乡镇防指专门成立了黄河滩区迁安救护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县民政、卫生、交通、河务等县防指成员单位为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领导小组成员,由县防指指挥长任组长;各沿黄乡镇防指指挥长为乡镇黄河滩区领导小组组长。各级迁安救护领导小组下设前方搬迁组和后方安置组,其成员从各级防指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各级政府逐级签订迁安救护责任书,在各级防指的领导下,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迁安救护责任制,按照“乡对乡、村对村、户对户、人对房”四对口原则,实现县、乡、村逐级抓,一级抓一级,逐级明确岗位、责任、任务,真正把每一户、每一人都落到实处,切实组织好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工作,确保有计划、有秩序地完成迁安救护任务,沿黄乡镇对黄河滩区人民群众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给每户群众发放迁安救护安置卡。迁安救护卡标明了迁出村及对口安置村的村庄,迁出户的人口数量,迁出及安置的乡(镇)负责人、村队负责人、户主等相关人员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做到了迁安救护时群众明白、安置有序、人员不遗漏,能够有条不紊地迅速安全转移。

‘三图十表’,可以使大家一目了然的开展迁安救护工作,确保迁安救护措施到位,提高效率,“三图”:一是“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示意图”。该图把范县黄河滩区居住的590个村庄位置、距黄河大堤距离里程、主要撤退道路和安置道路名称、撤退和安置道路在黄河大堤位置桩号、以及迁安救护村对村、户对户对口安置情况、迁出与安置乡镇和村队责任人人员名单以及通讯联系方式予以显示,同时以不同颜色把黄河三个滩区和沿黄乡镇进行了标注,并且辅以表格和图例说明。二是“范县黄河滩区群众迁安救护组织网络图”。该图从滩区迁安救护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单位部门以及迁出乡镇和安置乡镇负责人、迁出村庄和安置村庄人数和负责人予以显示,并且以不同颜色展现,使人一目了然。三是“范县黄河滩区搬迁安置运用流程图”。该图以花园口站出现10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洪水为例,在东明黄河滩区漫滩进水前,实际考虑滩区迁安救护运用流程情况,从洪水预报发布、指挥长和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到迁安救护指挥部办公、发布迁安救护命令,各个成员单位(部门)按照迁安救护责任职能划分开展工作,到实施滩区群众具体搬迁,本着横到边、纵到底、涉及滩区外迁工作内容范围全覆盖以及考虑极端因素等方面,用图示予以展现。“十表”分别是“范县黄河滩区基本情况统计表”“范县黄河滩区洪水淹没损失预估表”“范县黄河滩区群众迁安计划表”“范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责任人统计表”“范县黄河防汛和滩区迁安机关团体备料落实统计表”“范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队伍统计表”“范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车辆统计表”“范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船只统计表”“范县黄河滩区迁安救护所需帐篷统计表”“范黄河滩区迁安救护主要撤退和安置道路统计表”。“三图十表”细化了各个流程工作内容、要求、方法步骤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确保范县黄河滩区群众迁安救护措施到位。

黄河滩区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生态环境较差,土地经济能力不足,但长久以来却一直承担这拦截储蓄洪水、削减洪峰、排泄洪水以及沉沙减淤等等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滩后的稳定和建设提供了及其必要的保证。但目前滩区仍然常常收到洪水的侵袭,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滩区的人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河势不得到控制,人水共处的局面不得到改变,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改变。并且滩区迁安道路标准低,满足不了迁安的需要。尤其是滞洪区内地势低洼,一遇到大雨就很容易造成内涝。国家近几年来为黄河滩区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也将滩区的搬迁和补偿纳入了重要的政府工作。由于黄河滩区的地理位置,所以防洪问题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些可投资项目,因为担心洪水的侵袭不愿意到这里投资,担心投资收不回来。政府则鼓励投资者进行投资,并相应的解决防洪的问题。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滩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出台综合改善滩区群众的民生问题,加宽对投资者的政策。另一方面,滩区人民是以农业种植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农业产业链条短,当地百姓以种植和出售粮食作为经济支柱,即便是近几年来发展了林业经济和特色农业种植项目,但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支持和规模上的等级,也不能够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改善。

长远来看,解决滩区群众的防洪安全,促进滩区群众脱贫致富,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实现治河与惠民的有机结合,其根本出路在于滩区居民外迁安置。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升,滩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到城镇及二、三产业就业,群众的生活方式发展深刻变化,为迁建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迁建办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滩区居民搬迁移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意义。滩区迁建的成功有利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滩区长治久安,实施居民的迁建不仅仅是彻底解决了贪权群众的防洪安全的问题,而且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的体系创造出条件。有利于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实现居民迁建拓展滩区群众致富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滩区民众进入小康社会。有利于增长耕地后备组员,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通过搬迁后原有村庄的占地复垦,滩区地的综合整治和现有耕地的地力大幅度提升,能够增加有效的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的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有利于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百万滩区群众搬迁与县城、重点镇相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另黄河滩区由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作用。实施居民迁建,建设沿黄生态涵养带,促进滩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恢复,形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屏障,为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基础保障,加快滩区安全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科新.长平黄河滩区滩建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中国水利学会,2013.13.16

【2】左萍.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外迁可行性分析[J].人民黄河,2011.33(10)11-13

【3】郝金之.黄河山东段滩区享受蓄滞洪区补偿政策解析[J].人民黄河,2007.29(2):17-18

【4】中国科学院学部.关于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

【5】秦明周.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J].地理研究,2010.29(9)1584-1593

【6】朱殿勇.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N].河南报,2014.1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