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效果研究

张迎春

张迎春

石门县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院湖南石门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心身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经过心身护理干预后患者SF-36评分明显提高,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均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关键词:心身护理;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身状态;影响

妇产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围手术期安全均造成不利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妇产科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心身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1]。本文分析了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0例住院患者,年龄22岁~58岁,平均年龄(34.86±11.25)岁;体重48kg~77kg,平均体重(62.54±12.71)kg;住院时间5d~12d,平均病程(8.12±2.33)d;住院原因包括剖宫产4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35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1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5例、大专60例、高中71例、初中24例。

1.2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心身护理,患者入院时对其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等进行收集和掌握,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流程、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使患者心中有数,避免因不了解手术而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使患者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其更加关心体贴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2]。

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有效咳嗽等,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并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感。保持住院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避免一切不良的声光刺激对患者产生干扰。护理操作时做到“四轻”,尽量集中安排,以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3]。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各种导管通畅。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并指导其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剖宫产产妇分娩后及时告知其婴儿性别、发育情况,并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4]。

向患者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和危害性,鼓励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采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诱导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嘱患者克服切口疼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同时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压疮等并发症。但同时应强调不可剧烈运动,以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或创面出血。对病情严重、不宜下床活动者指导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5]。

1.3评价指标

1.3.1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F-36调查表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内容。SF-36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1.3.2情绪状态评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状态,SAS量表共包括20项内容,每项采取四级评分法,将各项得分相加后乘以系数1.25,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SAS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SDS量表评分方法和标准类似于SAS量表。SDS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心身护理干预后患者SF-36评分明显提高,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心身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x±s)

注:与心身护理干预前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妇产科住院患者多为剖宫产产妇或妇科疾病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病理特殊性。患者常由于对胎儿健康状况、分娩风险、疾病预后、手术风险等问题的担忧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术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发症等,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心身痛苦,不利于术后的康复进程。剧烈的疼痛感、不良情绪可增加患者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同时疼痛还可引起机体酶系统、激素等合成和代谢异常,不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因此,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身护理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18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实施心身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全面了解手术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掌握规避风险的注意事项,避免因盲目无知导致的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使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操作。通过改善住院环境,使患者获得更大的舒适度,对术后康复有益。通过细化对并发症的预防,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经过心身护理干预后患者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均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参考文献:

[1]吴文芳,吴敏,王芹.浅谈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431~432.

[2]汪小梅,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79~680.

[3]司秀荣.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72~73.

[4]王阿婷,张朝红,薛晓玲,等.心身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身心恢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3):121~122.

[5]张红.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254~255.

[6]朱运添,张思晴,黄粉妹.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3,9(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