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探讨

董雯

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170

摘要:俗话说得好,放错了的地方资源是城市生活垃圾,因此,应从根源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及观念,不断创新垃圾处理方式,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向“错位资源”的创新转变,以便更好地将“垃圾围城”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以期能为同行业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产生量接近2亿吨,平均每人每年生产垃圾量约300kg,近年来垃圾产生的速度仍在增长。现根据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实际经验和问题,并结合我国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作进一步探究。

1、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1.1分类收集管理现状

为了科学、合理地处理城市生活的垃圾,其首要的环节就是分类收集,同时,分类收集也是在城市生活现状的基础上,专门管理生活垃圾的各个方面如垃圾的收集和产生等。但是,现阶段城市垃圾分类非常混乱,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是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方式。例如,在部分高档住宅区,对分类设施如可回收设施、危险性设施和餐厨垃圾设施等进行了建立,对城市垃圾的科学分类,以及城市垃圾的科学管理进行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也有许多住宅小区,仍然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来处理城市垃圾。混合包装现象如塑料、瓶罐等比较突出,给科学分类和管理生活垃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城市的一些公共场所,建立金属、纸张和塑料类等可回收分类设施,以便为后期的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城市生活具有广泛性的空间,其垃圾分类管理的实践在城市不同地方受到限制。例如,应高度重视城市办公区域的环境舒适性,更好地管理垃圾分类。设置专门的垃圾分拣箱在楼梯、电梯和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以便于分拣收集果皮、塑料和废纸等;在城市的主要公共场所,还设立了可回收分类收集箱和不可回收分类收集箱,以促进有效分类生活垃圾。但是同时,因为城市居民的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差异性,严重忽视了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垃圾分类设施功能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导致部分垃圾箱的分类功能丧失。另外,还有一些商业区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方面,没有完善的分类收集制度,宣传教育工作也缺乏积极性,不同程度的分类收集问题日益突出。

1.2终端处置管理现状

填埋方式、焚烧方式及堆肥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被应用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终端中。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目前,约80%的中国城市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同时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混合方式大多数被应用在分类收集和运输城市生活垃圾上,处理效率要比填埋方式高很多。然而,垃圾填埋方式并不是世界上主流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式给可回收的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土地资源占用率较高,尤其是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了可以减少垃圾的重量及体积,并提高热回收的效率,有必要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但是,该方式不但会排放有害气体,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环境造成污染,造成可再生资源不能被回收再利用。从生活垃圾中回收有机物资源,主要是从餐厨垃圾中回收有机物,这种处理方式是堆肥方式。但是,利用该方式会产生有毒金属如塑料和电池,对堆肥的使用效率也会造成影响。

2、有效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及对策

2.1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政策完善与监督管理

政府作为垃圾分类的主导部门,应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了许多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文件,但仍应加大扶持力度,从基础设施完善、居民补贴到引进国外终端处理技术上,都应加大资金的投入,来提高居民与企业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将着眼点从公共层面转移到家庭分类上,制定政策时应更偏向于可操作性强而非原则性强,制定奖惩机制以提高政策的约束力和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信息化时代,政府也应依托互联网与新媒体,如通过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垃圾箱设置二维码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等。在政策的实施上,需加强执行力,将政策落实到位而非走流程走形式,并明确部门职责,避免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使得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一致。政府应加强监管与督察,并使信息公开化,弘扬正能量,既规范居民、企业行为,使其互相监督,又能提高政府公信力与影响力。

2.2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规范垃圾分类行为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注意力仍未放在垃圾分类上。居民应在政府的引导下,自觉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掌握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家庭垃圾成分复杂,更应从源头开始分类。可提高居民厨余垃圾粉碎机使用率,既能减轻居民垃圾分类负担,也能推动环保经济发展。居民应养成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投放的习惯,增强自觉性,并发挥社区的作用,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户。各个学校也应多组织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培养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使年轻一代从小形成好习惯并将其带入家庭中。通过奖惩机制规范居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使居民意识到垃圾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为垃圾分类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2.3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提高垃圾分类技术

企业应扩大垃圾处理规模,加设垃圾回收站点,使得分类回收后的垃圾有处可去,特别是电池、废旧电器等。企业应形成垃圾处理回收产业链,增加垃圾收集、清运环节,如有偿上门回收垃圾,但与废品收购站有别的是回收标准更细,使居民养成分类习惯,还能将回收垃圾二次处理后创造经济价值。企业也应提高垃圾末端处理技术,将国外先进技术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让垃圾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他企业也应在生产上利用再生能源,寻找产品可替代更环保的原材料,产品应采用环保包装和可降解包装,避免商品过度包装,可将环保标识体现在外包装上,引导居民培养环保消费行为。

2.4按照行政管理决策的程序和重要性,逐步破解实质性进展缓慢的僵局

一是真正的试点。试点城市需要党政一把手真抓实干,需要细致和科学的规划,需要几年的坚持,需要地方立法等。总之,需要干预真抓真试的试点。试点城市需要数个,允许不同的方式,试点城市一定要信息公开。二是城市政府监管部门和执行部门分开。这是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僵局,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具体的问题、正确的解决办法等。三是中央政府监管部门的绩效评估和督查。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信息公开开展绩效评估,包括效果和社会成本评估。切实围绕减量分类,确保分类的方向正确。对于不作为的城市,通过国务院生活垃圾分类督查予以促进。四是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国家通过法规强制修改统计指标体系、信息采集、存储和网上公开等系统和详细信息的公开。

结束语

无论何种形式的垃圾处理方法都会减少资源。将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提取。政府出台政策,推进垃圾产业化,建设完善的分类设施,普及分类知识,是实现垃圾回收、无害化、减量化和社会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红.对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J].节能与环保,2018(10):35-36.

[2]季春芳.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8,5(13):47+44.

[3]刘广珠,刘文丹,陈曼曼.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回收积分方案设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20(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