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森田疗法的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关于森田疗法的研究综述

贾金华杨莉

贾金华杨莉(江油市精神病医院621700)

【摘要】它遵循“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对强迫症、疑病症、等各种神经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其适用范围也日渐扩大。本文主要从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原则、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试着就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森田疗法神经症精神交互作用治疗原则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66-02

1森田疗法的理论

1.1理论基础

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疑病素质论

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即疑病素质。它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表现在精神内向、害怕疾病,疑病素质者精神活动倾向于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极度敏感,总担心会生病。

第二,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森田认为:“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集中,则会使该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使注意固定在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结合的交互作用,就越发增大其感觉,这一系列的精神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第三,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希望向上发展。神经质症患者都具有极强的生存欲望,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的恐惧,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但由于事事过分追求完美,极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因此,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二者平衡时,则身心健康,两者对立则死的恐怖便会占优势,并成为引起神经质病态的根源。

1.2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的治疗总原则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顺应自然”就是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为所当为”就是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从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行动中产生新认识、新感情;另一方面,行动从侧面打破了精神交互作用,分散对“病态”的注意力,明白“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

2森田疗法的不足和发展

2.1森田疗法的不足

2.1.1理论上的不足

现在森田疗法在治疗上的贡献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公认,但在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该疗法又有某些困惑和模糊,总有一种不太清晰、无法把握,而偶尔又能感到正确性的感觉。那么森田所谓我们应该“顺其”的“自然”到底是强迫意愿还是本我真实意愿呢?这会导致有时候患者把森田的“顺其自然”理解为不要排斥和对抗强迫意愿,要顺应强迫意愿从事。这样患者在实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时就会遇到障碍。这可能是因为如果一味顺应强迫意愿,岂不是还要继续重复或忍受强迫动作、强迫思维的状态,患者内心深处早已对这些强迫动作、恐惧、排斥到了极点,让患者安心接受这些强迫动作、强迫思维,对于祛除他们“彻底绝望”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为所当为”,那么什么事才是“当为”的呢,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就是本我真实意愿想要做的事,也就是合乎自己理性的、社会的、合乎常态的事情。既然这样,那么森田疗法就是在顺应强迫意愿的同时做本我真实意愿想要做的事,这就会让患者很难操作或者自相矛盾。

2.1.2实践上的不足

就目前研究看来,森田疗法单独使用的疗效并不十分显著,更多的是配合药物治疗,它的效果如何、将来如何发展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单引进并模仿是不够的,单靠少数患者的医疗效果而报告疗效结果是不符合学术要求的,所以还有待系统客观的研究。

总之,森田疗法有其正确的成分,但由于该疗法表达不清晰,分析不明确,让世人很难断定他的正确性。又由于其在实践上患者操作困难,更使他的价值降低。且这一疗法是基于东方文化发展出来的,对西方欧美文化下的患者疗效并不好。

2.2森田疗法的发展与展望

森田疗法既是一种认知疗法,更是一种体验疗法,是一种非理性的顿悟疗法,在某种意义上只能通过行动去体验人生的意义及价值,尤其是人生的终极价值—合作及奉献,从而自觉地去除自我中心。这一点上这一疗法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还会树立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森田疗法出现。新森田疗法把音乐疗法、娱乐疗法、等等应用到作业中去,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新森田疗法不仅限于治疗神经症,而适应症在不断地扩大。比如,药物依赖、抑郁症等等。同时,新森田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还结合了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在调整家庭成员的关系上下功夫,这样既提高了疗效,又扩大了森田疗法的应用范围。森田疗法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具体,还未建立起坚实的理论系统,但它的正在走向深入,随着知识的积累,它对于心理障碍的疗效将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森田正马.(1992),神经症实质与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

杜胜祥.(2010),浅析操作性“顺其自然法”—道家思想和强迫症患者的对话.社会心理科学.107,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