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戴飞

戴飞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777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复合型人才内涵,“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因此,复合型人才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不但有利于解决现有医学人才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的弊病,显著提高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跨专业地进行接触、交流和研究。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崇尚知识与能力两手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宽—专—交”培养程序,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探索基于研究与开发的教学方法。对于医学生来说,实习是从学习阶段进入工作阶段的过渡时期,为此,医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以神经内科为例,其专业性强,同时与影像医学及解剖学等联系紧密。学习过神经病学的学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难学”,因为神经系统的解剖十分复杂,内容抽象,又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离不开这些基础内容。如果学生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期间能够回顾实习神经解剖及神经影像学知识,必定能够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及神经病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因此,神经内科学与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解剖学;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神经病学由内科分化而来,具有较强的专科特色和多学科交叉特点,因此对神经内科医生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中医与西医作为东西方医学的代表,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但并不是完全对立和不可调和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我国得以迅速开展。近年来国家对医学专科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何做好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1人才培养必需与医疗实践相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术水平,而反映学术水平的核心是临床疗效,要达到此目标,就要把人才培养与医疗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平常的医疗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让年青的同道得到磨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而年青的医师则要虚心好学,谦逊谨慎,不怕苦与累,并与病人交朋友,从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中医与西医相互交融,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的医疗业务素质,为提高自已的竞争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打下很好的技术基础。人才的培养在临床方面就是要提高医疗业务素质,反映出来就是要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成为有才能、有本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手,要获得这种“能力”、“本领”根本的办法就是实践、思考、知识相结合。一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更不能掌握知识为已所用。不重视临床实践就不可能成为有本领的医生,实践必须和认真思考相结合,并学习必要的知识,这样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思考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脑力劳动,是从感性认识努力向理性认识提高的过程,是从事物的现象去探讨本质,是认识自然决不能缺少的一种基本功。离开了思考,实践就不能更快积累经验,离开了思考,知识就不能转化为力量。思考是创造性劳动,必须以实践和知识为基础,并需要理论指导。知识很重要,但知识只有在实践和思考中运用,方可转化为才能。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知识,但知识并不是才能,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实践和思考的过程。每个临床医生只有在自己不断努力下,边工作,边思考,边学习,善于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善于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均需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方能得以实施,否则将难以成才或是成为脱离临床实际的一介书生。

2实习内容

2.1临床知识汲取阶段

临床知识是技能实践的基础,如果没有临床知识,技能操作将无从谈起。因此,实习医生必须掌握全面的医疗知识和疾病问诊流程。具体内容如下:a.问诊: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不仅要向患者询问病史,还要询问以下内容:①患者亲属的病史,家族遗传病史。例如,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准确地描述具体病情,因此难免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②判断患者的描述与实际表现是否一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隐瞒病情。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医生,不能盲目相信病人的描述,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考虑。b.体格检查:对于神经科医生来说,其主要工作职责是检查病人的神经中枢系统,常见的身体检查包括生理反射,十二对颅神经等。c.配套检查:配套检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确诊病情,常见的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生理检查,X光检查,CT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如何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恰当合理的安排辅助检查也是重点学习内容。d.诊断分析:通过追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掌握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有着与其他疾病完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其次要准确判断患者的病灶,最后要找出发病的根源,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由此可见,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医学影像结果可验证我们的定位诊断,同时尚可为我们提供定性诊断信息,因此熟知神经影像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2.2解剖教研室回顾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所经管患者病情涉及的神经解剖内容到解剖教研室进行回顾实习。实习的重点包括12对颅神经的分布与各神经的特点,进颅位置,出颅位置,脑干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构件的功能,间脑的结构,端脑的结构,脊髓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准确的分布位置;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人体内部各种反射弧的构成和特点;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等等。定期向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操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榜样作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训练机会。我们要求带教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医学临床知识了如指掌,熟知各种影像原理,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与影像解剖学结合起来,生动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讨论

神经内科专业由内科分离而来,是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而且在本科教学大纲中对其学时规定较少,执业医师考试中所占分值也较少,因此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较为有限。而神经内科专业所涉及的病情又大多较为复杂,病种也较多,因此对从事神经内科专业的医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病房不同,门诊接触的病种更多,很多疾病在病房中很少接触,此外突发事件也较为复杂。以往住院医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病房,很少参与门诊诊疗。在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后,鼓励住院医师到门诊工作,通过跟随上级医师进行门诊诊疗,对一些少见病、疑难病有所认识,并逐渐培养正确的临床思路。此外由于门诊患者候诊时间较长,就诊心情又较为迫切,因此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抚患者情绪并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同样是住院医师应掌握的重要技能。

参考文献:

[1]顾呜敏,黄钢.医学院校试行“医学士+X”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36.

[2]马辉.论现代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