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周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周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郭艳丽宋雷凤

郭艳丽宋雷凤(黑龙江省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16-02

【摘要】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顽固性外周神经痛患者,采用Baylis射频治疗系统,脉冲治疗模式,刺激相应的外周神经。技术参数为:治疗温度42℃,峰值电压45V,时间20min,间隔0.5min,治疗持续时间120s。结果17例即刻效果全部有效,随访6个月,只有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复发。结论脉冲射频是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脉冲射频顽固性周围神经疾病疼痛

现今射频技术已经逐步在疼痛治疗领域普及,采用射频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满意效果之报道屡见不鲜。然而,对顽固性外周神经痛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采用脉冲射频治疗的报道更是少见。该症的难治性仍未解决,为此,重点研究对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现将初步治疗17例的临床观察小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7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除1例42岁,其他都在54岁以上,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3.5岁。

1.2临床表现及症状特点

枕神经痛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例,卒中后遗正中神经痛2例,尺神经痛1例,右乳腺癌根治术后胸肋骨痛1例,糖尿病足3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例。病程半年者3例,1年者6例,2年者6例,5年以上者2例。

2治疗方法

射频治疗仪采用加拿大Baylis射频治疗系统之脉冲治疗模式。具体技术参数为:治疗温度42℃,峰值电压45V,时间20min,间隔0.5min,治疗持续时间120s。

刺激部位:首先确定支配疼痛区域的周围神经支(干),采用0.5%利多卡因3-5ml药物阻滞观察镇痛疗效,当疼痛明显缓解或者消失证实该点为拟损毁之具体准确部位。为达到满意、安全的效果,穿刺电极应尽量接近拟毁损之神经,距离越近、疗效越确切。

操作方法:

2.1枕大、小神经阻滞

患者取坐位,面对治疗床,头稍前屈,双肘部支撑在床上。沿发际取乳突及枕骨大粗隆连线上,均分3等份的2点为枕大、小神经的刺点。

2.2正中神经阻滞

患者仰卧位,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平放,在桡骨茎突平面,横过腕关节作一横线,令患者握拳屈腕时,可在横线上清楚显示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在两肌腱之间作为穿刺点。

2.3尺神经阻滞

患者养我,患臂肘关节屈曲90°,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内,可扪及尺神经,同时可诱发异感处为穿刺点。

2.4肋间神经阻滞

取患侧向上侧卧位,患侧上臂抬高至头,可于肩胛下角线,腋前、中、后线行肋间神经阻滞。术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进针点,于两手指之间,沿肋骨下缘向头侧约20°角方向进针,刺及肋骨下缘,后改变进针方向,滑过肋骨下缘,再进针2-3mm,即到肋骨下沟,有时可出现向腹侧放射性异感。

2.5腰交感神经阻滞

患者取穿刺侧向上侧卧位,确定L2棘突上缘正中线旁开6-8cm,与皮肤呈60°角,朝脊柱中线方向进针,推进3-4cm,针尖可触及L2横突,后调整进针方向,滑过L2横突上缘再进针2-3cm,针尖可触及到椎体前外侧缘,不需要寻找异感。

3疗效判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简称V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

优为治疗后疼痛立即解除,视觉模拟评分(VAS)0-1,不需要任何止痛药物,观察1个月内疼痛为复发;良为治疗后疼痛基本消除,不再需要任何止痛药物,VAS0-1,1个月内疼痛稍有反复,差为治疗后疼痛基本消除,VAS4,仍需要再用镇痛药物;无效为治疗后疼痛稍缓解,VAS4,当日即需服用镇痛药物。

4结果

优者15例,良者2例中有1例为女性,66岁,右胸部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6-10肋间)1年,于6-10肋间采用射频治疗参数同上,连续3次,即刻疗效满意,术后3周疼痛复发。另1例为右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后半个月疼痛恢复。

5讨论

射频热凝疗法[1]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射频热凝治疗仪的功能有了明显的改进。自该项技术在临床疼痛治疗领域发展很快,几乎用于治疗所有的神经痛,尤其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采用脉冲射频损毁模式治疗17例顽固性外周神经痛患者收到满意的效果。所有病例在治疗后疼痛即刻消失,针刺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出现感觉迟钝,而运动功能不受影响。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对直径较粗的神经如正中神经、尺神经,术中应采用上述相同参数重复治疗2-3次。

据临床初步体会,保证治疗效果更取决于穿刺电极与拟治疗神经之距离,电极越接近神经,疗效越确切。本组病例全部1次治疗有效,其中2例正中神经痛因1次治疗后仍残留轻度疼痛,而于1周后行2次治疗。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例胸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于术后3周疼痛稍有恢复(VAS1-3),偶需服用一般止痛药物。另1例为右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治疗后半个月疼痛恢复。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脉管炎患者,由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下肢血管改变,治疗中除阻滞与疼痛相应的神经外,还应辅以腰交感神经阻滞或标准射频损毁。

由于Baylis射频治疗仪兼有神经定位刺激功能,可以验证操作中穿刺针尖与神经的距离,从而推测在电极尖端3cm以内有无运动神经,故能显著提高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组病例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说明如能正确掌握适应症及操作方法,是目前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于脉冲射频毁损治疗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动物试验发现脉冲射频可诱发脊髓后角Ⅰ、Ⅱ、Ⅳ层神经元上调。亦有学者认为脉冲脉冲射频毁损由于具有只阻断神经纤维的传递,对运动神经功能影响很小等特点,用于治疗顽固性外周神经痛症状疗效确切,相对安全,是疼痛领域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仲廉,安建雄,倪家骥,等.临床疼痛治疗.第三版.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