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

/ 1

浅论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

刘加荣赵小燕

刘加荣赵小燕(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卫生院213341)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03-01

【关键词】颈椎病X线表现诊断

颈椎病系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颈椎不稳定,刺激压迫邻近血管或神经组织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颈椎综合征。主要以颈项和肩背部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根据病变部位神经或血管受压程度轻重不同可分五型,(1)颈神经根型(2)脊髓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同时兼有上述两种或以上类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同一体位工作者,且女性多于男性。当前正进入老龄化社会,一方面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发病年龄逐年下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因而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检查方法

X线摄片是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受检者均以180cm距离摄取标准自然姿势。常见以下几种投照体位:①颈椎前后位(包括张口位);②颈椎侧位;③颈椎双斜位。

X线征象分析

①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发生率最高,多发生4~6颈椎,常见于椎体的前、后缘及钩突,椎体前上、下缘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唇样骨质增生,椎体边缘骨质硬化增白毛糙。

②韧带钙化,椎体周围相当于前、后纵韧带、项韧带、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处之软组织内出现密度与骨质相仿或稍淡些的斑片状或条状钙化影。

③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呈保护性变直,少数病例可呈反“S”型改变,椎体形态趋向扁平长方形。

④椎间盘变性或髓核脱出:椎间隙变窄及椎管狭窄,邻近椎体前后缘致密或不规则高密度。

⑤退行性椎体滑脱:绘制椎体后缘连线即可判断有无滑脱。

讨论

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颈椎软骨组织,包括椎小关节软骨和椎间隙的退变,而椎体、椎管、横突孔、小关节周围骨质和软组织增生,则是原发病变引起的继发改变。在临床X线检查中所见颈5、6椎体受累最多,颈4、7次之,其原因除了颈5、6为主要与承头部的支柱外,还具有最频繁的活动,它们处于相对活动的颈椎与相对固定的胸椎的支点上,所以头部前伸后曲及各方旋转等,均与它们有关。颈7由于棘突较长,所以整个运动单位较为固定,故发生退比例5、6少。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人。在我国颈椎病发病年龄为45岁以后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近几年来日趋年轻化。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应早发现、早治疗。颈椎病的X线检查有其重要价值,可以肯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可以观察颈椎脱位、旋转、椎间盘变性、骨赘等,对于年龄大,X线改变明显而无临床症状者只能诊断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仅有颈椎的旋转、轻度错位或曲度改变者为颈椎病的早期X线表现。最后必须强调颈椎病是在颈椎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生,X线平片检查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片面的完全信赖X线平片检查。在实际诊断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仔细询问病史,综合分析,必要时行脊髓造影、CT、MRI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