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杨家昆

杨家昆(昆明市五华区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R1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9-090-0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病人的管理与防治。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工娱疗法相结合。结果经12~24个月的管理,全部病情稳定。结论全社会重视并参与对精神病病人的管理与防治,是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减少特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管理与防治社会问题

本文资料源自本中心近5年来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3例管理对象为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26~55岁。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心理治疗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工娱疗法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时,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与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结果

2.1疗效评估经过12~24个月的治疗管理,经我中心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观察,所有病人病情稳定,2年内无肇事肇祸,无关锁现象发生。

2.2效益评估

2.2.1社会效益本资料中的83例病人在管理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纳入管理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经济效益本文中83例病人纳入管理,病情稳定,大大减少了住院治疗次数,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条社区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