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乡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

唐棣之

————溧阳市平桥小学构建“竹文化”特色剪影

溧阳市平桥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天目湖源头,与天目湖山水园、太公山、沙河蓄能电站科普园、玉枝百果园、平桥石坝等游览景点相毗邻,周边有近十万亩山林,竹林、松林、板栗林、果林、桑田布满山乡,还有带着美丽历史传说的伍员山和青峰山……这里集中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势社会资源。

近年来,溧阳市平桥小学依托随处可见的竹,充分挖掘竹的内涵和品格,确立“虚心、向上、有节”的校训,全面打造“竹文化”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致力于“学校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学校化”的研究与实践,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结合学校现有的住宿条件和学校周边的独特资源,就地取材,整合乡土资源配备“社会实践活动原料”,挖掘竹文化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用市场运作机制,把弘扬竹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竹乡特色的体验活动课程,积极探索竹文化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联系,吸引城市学生来校参加“竹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竹文化”的洗礼,树立积极向上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实现城乡学校的互动双赢,把这所天目湖畔的乡村小学校精心打造成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立足校本,丰富“竹文化”内涵

为了营造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氛围,平桥小学不断追求办学特色,用“竹文化”丰富了办学内涵,以竹造景,精心设计,突出学校“竹文化”特色,达到丰盈的内涵和高雅的外表高度统一,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竹文化主题公园”,凸显“让人一见便难忘”的外部特征。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上,建成了既有自然情趣,又有人文内涵的“竹韵园”;开设“竹制品陈列室”“学生成长足迹室”等特色专用室,它们成了学生围绕竹文化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基地,也是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窗口;在课程文化建设上,在教师的努力下,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为基础,开发出版了校本课程读本《青青竹园》,凸显了师生的智慧,提升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不仅如此,平桥小学还构建了内涵丰富的学校“竹文化”体系:

“竹韵园”我在校园布局上进行精心设计,开辟“竹韵园”。园内竹影摇曳,曲径通幽,在竹影摇曳的假山旁、小溪边,巨石林立,上面刻有苏轼、郑板桥等大家的雕像以及他们题画的传世佳作。竹诗竹画,令人赏心悦目。另外,巨型的象棋残局、巨型石笔和砚台、扇形的千字石板、竹雕字画长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橱窗文化在学校开辟学生作品展示的橱窗,布置中都可以看到师生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的足迹,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专用室文化目前学校各功能室齐全,同时专门开设“竹制品陈列室”、“学生成长足迹室”等特色专用室,用于展示学生实践活动的点点成绩。

走廊文化以学生的作品为主,学生将了解到的竹知识制作成手抄报或电脑报,张贴在墙上,反映学生的文化生活,这是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褒奖。

班级文化从竹子的特点出发,在班级的命名、室内外的布置上都注重营造浓郁的“竹文化”。

网络文化对学校网站进行改造,栏目的设置、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能体现“竹文化”特色,同时,学校专门开辟“竹文化基地”网页,用于对外交流和宣传学校办学特色。

竹文化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窗口,而改建后的平桥小学校园内,有着浓浓的竹景氛围,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个了解竹文化的独特视窗,精彩纷呈的环境文化加上其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共同烘托了该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学校的外显特征更加明显,更有特色。

内外兼修,注重基地实践活动的实效

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平桥小学“竹文化”基地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了多样的目标和价值体系:通过以竹文化为依托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努力实现“四个获得”,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陶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参观考察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竹文化,了解竹文化,增强对当地乡土文化的生活积累,获得对某些方面的认知、理解和感悟。2009年6月26日,竹文化实践基地迎来了本学期第一个活动团队——常州博爱小学活动团队。为了让这些学生加深对竹文化的了解,平桥小学竹文化实践基地对本次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带领交流团成员参观“竹文化”主题校园,指导学编竹篮、学踩竹高跷、跳竹竿舞、制作竹蜻蜓、创作竹叶贴画。在短暂的活动时间里,交流团的孩子们不但收获了有模有样的成果,感受到了浓郁的竹文化气息,领略和享受竹文化特色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更从竹子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虚心有节向上等美德中获得启迪。

社会体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农家生活,体会社会变化。平桥小学的“竹文化”体验活动设计,旨在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得到启发、锻炼,促进他们思维和性格的转变,要让孩子明白作为有志青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爱心和责任感。07年暑假由常州教育局领导牵线搭桥,常州市电视台与平桥小学合作,开展了“城市孩子挑战艰苦生活”的大型新闻行动。他们通过电视台向常州市区招募了近70名营员,以平桥小学为基地,开展实践与体验活动。其中13个孩子与平桥小学的贫困学生结对,住在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常州电视台在“社会写真”栏目中作了七天的跟踪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平桥小学的姚勤同学是一个被盲人收养的弃儿,家境十分贫困,但她自强不息,在学校是个成绩优异、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在家中是个吃苦耐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三位与她相处一周的常州市区的女孩深有触动,跟着她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此,这三个学生的家长特地驱车从常州来到姚勤家致谢,邀请回访,并承诺将资助姚勤完成学业。通过“竹文化”活动,平桥小学把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成果延深到家庭,放大到社会,这些学生在竹文化教育的熏陶下,在竹子“风霜压不倒”的精神鼓励下,更加自尊自强,发奋学习。

团队训练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团队训练项目,让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进每个人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享受到和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2009年7月20日到23日,竹文化教育基地迎来了这个暑期的第五批活动团队——溧阳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吃苦夏令营”的师生们。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南水北调”、“搭桥铺路”、“步调一致”、“走高跷比赛”等“竹文化”团队活动,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增长知识,体会团队合作的喜悦。第二天,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步行近20公里集体攀越了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的青峰山。行军路上,大家相互鼓劲,相互搀扶,有的营员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其他营员主动上前帮扶,形成了你搀我、我扶你的感人场面。脚趾磨出了血,没有泪水;筋疲力尽,仍咬牙坚持到底,他们都战胜了自己,挑战了极限。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在活动中学本领,在情景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感悟人生。活动也挖掘了每个人自身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坚毅勇敢、吃苦耐劳的品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上,平桥小学还结合当地实际和活动学校的要求,开展了竹文化主题构建、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成果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竹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生活,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校园“竹文化”基础上开展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不但为城区学校提供了学生体验锻炼的平台,也丰富了学校内涵,打造了学校办学新亮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常州、溧阳近20所学校3000余名城区学校师生来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活动学校的一致好评。该基地已经逐步发展为一个集教育、观光、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竹文化主题教育公园”。学校已经被溧阳市文明办命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竹文化教育基地”。

“竹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平桥小学“竹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启动以来,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受到了广大家长和活动学校的充分肯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很多参与活动的学生都用心记录下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体验与心得。

溧阳外国语学校“吃苦夏令营”营员:“夏令营的生活除了吃苦,还有许多精彩的活动相伴,钓鱼、采茶、跳竹竿舞、团队游戏……这些活动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阳光下我们的汗水晶莹闪烁,月光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在山中回荡,吃苦并快乐着,吃苦让我们收获满满!夏日的这道‘彩霞’是绚丽的,它让我们更理解别人,更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甜蜜的,因为只有尝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啊!”

常州一中学生干部“吃苦”团队:“在这些天里,我学会了洗衣服,我学会了独立,我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合作与分享……虽然夏令营只有三天,但它让我受益匪浅。我要感谢学校举办了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它让我在这个暑假度过了不平凡的三天,这次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动力。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吃苦耐劳、努力向上!”

……

虽然平桥小学的“竹文化”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刚刚起步,而且是立足于乡村小学,但因其起点高、特色鲜明,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获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7年7月《常州日报》“教育经纬”版面以“成长在七彩夏日里”为题,专版介绍了基地学生暑假活动;2008年《江苏教育》专门介绍了平桥小学的办学特色,常州电视台、溧阳电视台“平陵采风”栏目等媒体也对学校基地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3月,溧阳市教育局在学校举行学生社会实践研讨现场会。2008年7月,常州教育局把学校竹文化基地纳入“阳光基地”,暑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导航图向全市推荐。2009年7月《扬子晚报》以“城里孩子进竹乡体味农家乐”为题,介绍了学校09暑期学生精彩纷呈的体验活动……平桥小学“竹文化”基地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如今,在惠罗平校长的带领下,平桥小学正在不断丰富学校“竹文化”的内涵,拓展“竹文化”基地的资源,致力于将“竹文化”放大到更大的范围。最近,从学校传来消息,天目湖景区、南山竹海景区等单位都主动与学校联系合作。这也将不断拓展平桥小学“竹文化”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与活动内容。我想在所有平小人的不断努力下,学校“竹文化”必将是前景广阔,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