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的病情分析及治疗

/ 2

沙眼的病情分析及治疗

石群

石群(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桦南154400)

【中图分类号】R7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222-02

沙眼是一种原发于结膜的慢性传染性炎症,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已基本得到控制。病变较重者常有并发症和后遗症,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特点是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线形或网状瘢痕,角膜血管翳。

1临床表现

潜伏期5~14天。起病缓,双眼发病,轻重不等。幼儿患病后,症状隐匿,可自行缓解,不留瘢痕。儿童、成人患病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发病过程,早期即出现并发症。

在急性、亚急性期,病人可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烧灼感。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血管结构欠清,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布满滤泡,同时形成角膜血管翳。可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急性期愈后可不留瘢痕。

慢性期无明显不适,可表现为眼痒、异物感、干燥感。结膜充血较轻,但污秽肥厚,同时可看到睑结膜上穹窿和睑板上缘结膜有乳头增生、滤泡形成,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随后结膜病变逐渐形成瘢痕,早期称为Arlt线,渐渐变成网状,最后全部变成白色平滑的瘢痕。角膜滤泡瘢痕化,称为Herbet小凹。晚期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1.1乳头增生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结膜上皮细胞增生,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充盈、扩张和结缔组织形成。表现为睑结膜充血,表面粗糙不平,外观呈红色天鹅绒样。好发于近内外眦及靠近睑板上缘的睑结膜。

1.2滤泡形成是由于结膜下渗出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除淋巴母细胞、小淋巴细胞外,还有肥大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等;中央变性、坏死后呈胶状物。表现为早期呈轻度隆起或隆起不明显的黄白色小点,较乳头大;分布于睑结膜的胚胎滤泡可吸收消退,不留瘢痕;典型沙眼滤泡大小不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充血、肿胀和增厚的结膜表面,呈黄色或暗红色丘形胶状颗粒,不透明;而且可以散在或互相融合成堤岗状。好发于穹窿部及睑结膜,位于穹窿部的一般较大。滤泡不是沙眼的特异性病变,病毒性结膜炎更多见。

1.3角膜血管翳是由于沙眼衣原体侵犯角膜后,角膜缘处结膜毛细血管终端出现血管芽组织,逐渐发展成为新生血管,越过角膜缘,走行于上皮细胞层与前弹力层之间,并向透明角膜内生长。表现为早期在角膜上缘出现上皮下浸润,混浊呈小点状,随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生血管。血管翳从角膜上缘呈垂帘状下伸,停止于同一水平线上。血管间有细胞浸润,使角膜失去透明,也可见血管间有滤泡形成,破溃后形成溃疡,吸收结瘢后形成Herbet小凹。是沙眼衣原体侵犯角膜的原发损害,也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表现之一。

角膜血管翳因充血扩张程度不同,渗出浸润多少,病程长短,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在临床上有不同表现和不同程度的危害。侵入角膜上方的血管翳充血轻,浸润少,称为稀薄血管翳;血管翳侵入较多、血管充血扩张、血管翳间浸润轻,称为血管性血管翳;血管翳充血扩张重,血管粗大,浸润渗出重,隆起呈厚膜状,色暗红,称为肉样血管翳;角膜血管翳从角膜四周长入,向瞳孔区进展,甚至占据全部角膜,加之角膜浸润、混浊,称为全角膜血管翳;较轻沙眼进入瘢痕修复期,乳头滤泡消退,血流中断,仅存血管遗迹,称为干性血管翳。硬化、闭塞的血管翳不会消退。

2病情分析

2.1沙眼的分期

(1)国际上常用的MacCallan分期Ⅰ期:早期沙眼。上睑结膜出现未成熟滤泡,轻微上皮下角膜混浊、弥漫点状角膜炎和上方细小角膜血管翳。Ⅱ期:Ⅱa期:滤泡增生,角膜混浊、上皮下浸润和明显的上方浅层角膜血管翳。Ⅱb期:乳头增生,滤泡模糊,可以见到滤泡坏死,出现上方表浅角膜血管翳和上皮下浸润。瘢痕不明显。Ⅲ期:瘢痕形成。Ⅳ期:非活动性沙眼。

(2)我国1979年分期法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带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3)WH01987年分期法TF(活动期沙眼):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TI(活动期沙眼):上睑结膜弥漫性浸润、乳头增生、血管模糊区大于50%;TS(患过沙眼的依据):典型的睑结膜瘢痕;TT(有潜在致盲危险):倒睫或睑内翻;CO(终末期沙眼):角膜混浊。

2.2并发症及后遗症

(1)上睑下垂一是沙眼早期,病变广泛、浸润充血严重、乳头滤泡众多者,上睑由于重力轻度下垂。另一种是由于病变侵入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病变及瘢痕损及Miiller肌,致使其瘢痕纤维化而丧失收缩能力,造成永久性上睑下垂。

(2)倒睫及睑内翻是沙眼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沙眼衣原体侵及靠近睑缘附近的结膜和结膜下组织,当机体修复形成瘢痕时,瘢痕挛缩牵拉使睫毛改变了正常生长方向,发生倒睫。侵及睑结膜及睑板,由于瘢痕收缩,睑板变形缩短,呈舟样畸形,睑缘向眼球方向翻转,产生睑内翻,使成排睫毛随之向内翻转,刺戳角膜,引起角膜混浊,这是沙眼致盲的主要原因。

(3)慢性泪囊炎沙眼病变侵及泪道系统,病变和瘢痕导致泪道系统狭窄后阻塞,最终导致慢性泪囊炎。

(4)角膜溃疡一般有三种形态:

①角膜血管翳前端的新月形溃疡沙眼病变侵及角膜使之产生新生血管,血管翳之间及其前端透明角膜均出现上皮细胞下浸润,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及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处知觉减退,自觉刺激症状明显。

②角膜血管翳之间的小圆形溃疡多靠近角膜缘,散在单发或多发,常反复出现,血管翳及上方球结膜充血重。自觉刺激症状较重。

③角膜中央部的圆形浅层溃疡自觉刺激症状较轻,病变顽固,愈合缓慢,浸润混浊不重,可由于产生散光而影响视力。

(5)睑球粘连沙眼病变造成的睑球粘连是睑球后粘连。病变侵及穹窿部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后逐渐愈合结疤,瘢痕挛缩使穹窿部结膜缩短,失去弹性,牵拉眼睑,导致穹窿部结膜和球结膜出现垂直的皱襞,下穹窿部明显。此情况通常不造成眼球运动障碍。

(6)眼球干燥症沙眼病变严重破坏结膜分泌组织,结膜、角膜失去湿润环境的保护而变干,失去光泽、弹性降低,使之呈灰白色混浊。此时,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变性增生,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视力极度减退。

3治疗

3.1局部治疗常用眼药水有:0.1%利福平、10%~15%磺胺醋酰钠、0.25%氯霉素等,每日点眼4~6次。眼膏有:0.5%金霉素、0.5%红霉素、1%利福平、5%~10%磺胺噻唑等,每晚1次,涂于下穹窿部结膜。一般需坚持连续用药2~3个月,如果病情严重可停药2周后重复2~3个月,还可配合结膜下注射。

3.2全身用药只限于严重沙眼活动病变多而广泛者,短期服用。口服磺胺制剂1~2周为1个疗程,停药1周后,再重复1个疗程,用量是常规用量一半。如果没有毒副作用,可重复2~3个疗程。不能服用磺胺者,可服用四环素或红霉素。

3.3手术治疗为了缩短病程,滤泡较多时,用沙眼滤泡挤压术。方法是用小刀刺破各个滤泡,将滤泡内容物挤出。乳头较多时,用沙眼摩擦术,方法是用粗糙的物体如手指裹纱布、海螵蛸棒摩擦结膜病变处,破坏增生的乳头,促其吸收修复。这只能是一种配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楼.沙眼疫苗效果远期观察[J].国际眼科纵览.2000年01期.

[2]吴厚章,候惠民,左连光.异丁基哌嗪力复霉素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