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精准医疗”——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

张舒倩

安阳市第一中学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百姓民生问题时,医疗体制改革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并成为政府、社会以及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医疗体系服务,已经成为今后医疗工作和社会热点中所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精准医疗;医疗改革;新思路

前言:

我国目前城镇基本医疗覆盖范围以及农村人员的医疗保障依旧十分突出。因此,我国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基本走向的医疗改革也开始层出不穷。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有关医疗改革的若干问题,并发表了相关看法和观点。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历程回顾和医疗服务的现状分析

1、我国医疗改革回顾分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医疗改革,在经历了一系列历程之后,已经进入了相对关键的阶段。虽然在1980年开始逐渐对医院实施放权、全额管理,并开始实施“结余留用”的相关政策。1985年乃是医疗改革的启动时期,国务院所颁布的卫生部则将揭开医疗机构转型的相关序幕。从而解开医疗改革的序幕,扩大医院的自主权,复制国企改革的相关模式。而在1992年的时候,我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并将医改的任务提上日程。不过,当时的主导思想则向医疗市场进军,卫生部提出了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真正拥有劳动人事安全权、业务建设决策权以及经营开发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才缓解了“三难”问题,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1997年之时,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8年之时,则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医疗改革的文件,从而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机构改革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基本改革,来构建医疗保障体制。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激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让三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1]。

2、我国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我国卫生部有关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出,中国目前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而且根据现状表明,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效率也颇让人忧虑。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医疗机构管理不善,但医疗费用增长的却十分迅速,而住院费用亦在不断增长中。

二、我国医疗服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系统资源结构倒置

由于很多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内,而小医院仅占20%。所以,这种现状管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让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医院则无人问津,让机构间处于不良的竞争状态。所以不得不向专科医院的非医疗化方向发展,从而弱化了经济高效的防病治病功能。而就是这样不合理的系统机构,却直接导致了社会医疗整体资源的低效率,从而影响了社会的负担和服务的公平性。

2、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

各地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平衡。而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却因过多的技术规模而存在过度的扩张,导致药品收入过多而增长过快。所以,很多中层医疗机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惜加重了医疗资源的饱和度,以免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浪费医疗资源,从而制约了医疗机构的扩展。

3、缺乏监管,竞争无序

我国医疗机构种类繁多,而且在不同的区域所出现的服务机构现象也比较普遍。相对的,这种管理模式也容易造成机构管理上的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从而降低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系统效率。

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我们可以深层次分析医疗服务系统的基本问题:一,医疗卫生机构中缺乏相应的良性循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倒置加重;二,则是系统内部经济补充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医疗服务费用直线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我国医疗改革的新思路[2]:

1、推行多种筹资方式

由于我国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却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从而给我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国家在主导医疗改革的前提下,不仅要探索出其他的筹资渠道,同样也应该进一步探索构建现代化筹资模式。所以,医疗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是其二,而保险机构付费则是关键环节。最后,政府还要在医疗卫生情况中免费供给基本的医疗费用。

2、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在管制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的同时,为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并从源头上对医疗服务水平严格把关,从而实施医药分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促使药品费用不至于增长过快,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另外,国家还可以推行相应的居民监督和管理,让社区居民在获得服务后感受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并特别关注“以人为本”的流程化服务。

3、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交流要加强

医疗服务机构的互动机制,有利于加强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保证医院间物质、信息交流的通畅。并明确各级医院中各种功能,从而强调卫生资源配置和供给。另外,还应该消除医院间围绕利益的恶性竞争,让各医院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精准医疗”的相关医疗改革时,应将相关医改付诸实践。即:先在探索现代化医疗机构建设模型时,应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时,用低价提供相对的医疗服务,如此才能达到医疗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艾竞.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新思路——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09(07):19-21.

[2]赵本立,宋永利,周楠.中国医疗改革的经济学新探[J].科技促进发展,2011(S1):10-12.

作者简介:张舒倩,女,(2000.11.17——),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高中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