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张晋丽陈宜娟

张晋丽陈宜娟(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绵阳621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8-075-02

【摘要】目的总结自2003年2月—2010年5月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采取心理疏导、指导用药、改善营养、严密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方法配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均康复出院。结论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脊柱结核发病率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1,2]。为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科2003年2月—2010年5月共进行此类手术16例,现将围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9~49岁,平均35.4岁。病程3~11个月。病变位于:T7~L3。病变累及4个椎体12例,5个椎体以上4例。均行脊柱结核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16例患者均进行随访,脊柱结核均治愈,切口Ⅰ期愈合,无明显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于术后5个月内完全恢复。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因该疾病病程长、症状重,担心疾病的预后,及住院后又需卧床休息1个月后才能手术,此阶段心情十分复杂,心理负担重,担心花费多。我们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给予说明解释,并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经过手术治疗足可以治愈。与此同时,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病例,打消患者的顾虑,稳定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合理、恰当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进行减压是防止病变继续发展,以防截瘫的发生[3]。

2.1.2营养支持结核是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类的饮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色、香、味,以增进患者的食欲,术前增加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如有贫血者应先纠正贫血(血红蛋白提高至100g/L以上),必要时给予输血或血浆。

2.1.3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抗结核治疗许多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一入院就要求手术,认为只有做手术才能解除病痛。应做好说明解释工作,脊柱结核无论是否手术治疗,规范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是取得良好疗效和避免病变复发的重要环节[3]。为了防止病变扩散,术前至少使用抗结核药2周[4]。

2.1.4术前常规准备训练病人做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常规备皮,术前12h禁食、4~6h禁饮等,并指导家属给予配合。腰、骶椎结核的病人术前应进行清洁洗肠,应防止手术中发生意外时进行肠管的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监护术后应将病人安置在重症监护室专人护理,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了解病人麻醉和手术经过,术式和切口,脊柱稳定性以及引流管的放置情况等。

2.2.2体位按全麻后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由于术后需长期卧床,可让病人卧气垫床,无脊柱不稳定者,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应遵循平轴原则,两手用力要均匀,保持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骨隆突处给予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2.2.3引流管的护理胸椎结核的病人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应按时挤捏引流管,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防止其阻塞、受压、折叠、脱出,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搬运病人时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并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腰椎结核术后病人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2.4并发症的预防

2.2.4.1预防褥疮因患者长期卧床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长期受压。保持床单的平整、松软、清洁、无皱褶、无渣屑。骨突处给予垫海绵垫或氨水袋,经常给予更换。日间翻身1次/2h,晚间翻身1次/3~4h。对于潜在皮肤受损的情况,可给予安普贴保护或在每次翻身时在受压的皮肤上喷少量的赛肤润,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2.2.4.2防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使骨骼处于脱钙状态,大量的钙由骨骼中游离出来,使尿中钙含量迅速增加,在尿路形成结晶,加之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可继发尿路感染。护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在2500ml/d以上,宜吃富含水分的食物,忌辛辣及烟酒,进食各种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梨、白菜等;②应经常变换体位;③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的患者会阴擦洗2次/d;④贮尿袋要位于膀胱水平之下,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定期放空尿袋,引流不畅时给予更换;⑤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出,不要憋尿;⑥保持引流管的密闭式,不必进行膀胱冲冼,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即起到稀释尿液,冲冼膀胱的作用,又减少细菌进入尿道,引起尿路感染。更换引流袋2次/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更换导尿管1次/2周。

2.2.4.3防肺部感染每日指导患者行深呼吸、扩胸运动,3~4次/d,10~15下/次。有效的督促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自下而上扣背,预防肺部感染。深呼吸的方法:呼气时口唇应并拢成鱼嘴状,以增加气道阻力,防止过急的深呼吸,造成肺泡萎陷,同时吸气时可用双手按压腹部帮助排尽余气。

2.2.5督促继续服药术后继续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及抗结核药,并向患者说明继续用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用药时间为12~18个月,复查1次/月。

2.2.6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活动下肢关节,两腿交替做直腿抬高练习,促进下肢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同时促进神经根活动,防止神经根粘连、神经根受压[5]。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原则。锻炼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患者活动后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疼痛加剧、病情加重等时,应暂停锻炼[6]。

2.3出院指导

患者多在术后2~4w出院,出院后应在日光充足、空气新鲜及温度易于调节的地方休养,继续加强营养饮食,注意休息,出院时嘱患者继续卧床,保证术后绝对卧床2个月,间断卧床2~3个月,卧床期间继续功能锻炼,可在家人的协助下翻身,增强身体抵抗力,加强营养。肾抗结核治疗12个月,并每月定期来院复查肝、肾功能、ESRE及X线片,以便了解脊柱结核植骨及融合情况,同时注意副作用。

3体会

脊柱结核是继发性的病变,常继发于肺结核。通过手术一期完成结核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治疗,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科通过做好心理疏导、指导用药、改善营养、严密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康复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并使之规范化,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GaitaMP,KarkiP,RijalS,eta1.Pott’sspineandParaplegi-a.JNMAJNepalMedAssoc,2005,44(159):106~115.

[2]TurgutM.Spinaltuberculosis:itsclinicalpresentation,surgi-calmanagementandoutcome.Asurveystudyon694pa-tients.Neurosurgery,2001,24(1):8~13.

[3]曾志远,潘文誉.脊柱结核诊断不当原因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5):290.

[4]吴在继.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0.

[5]饶书城.脊柱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2-400,404-407.

[6]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