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门诊消毒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口腔门诊消毒及效果分析

李永亮

李永亮(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南社区汽修卫生院257081)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采用有效的消毒方法,控制院内感染。进而得出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医院感染能得到明显控制,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口腔门诊消毒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76-02

口腔门诊的消毒工作现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口腔科是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高危科室,乙型、丙型肝炎等传染病,通过口腔治疗造成院内感染的例子时有报道,甚至是高病死率。因此必须要控制院内感染,使医院管理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病人、医护人员不受环境中有害因素影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我院结合临床实践,根据口腔治疗中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空气、器材物品等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加强监测、控制院内感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方法

1.1提高认识,强化全员参与院内感染管理意识

1.1.1定期讲座,普及教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以及病案室感染资料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每年进行3-4次讲座,提高全院职工专业知识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无菌消毒观念。

1.1.2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检查制度、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使医院的感染管理逐步达到工作制度化、操作正规化。

1.1.3定期检查消毒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对重点科室(部门)加强监控管理。

1.2消毒措施到位,实行综合防护,控制感染传播源

1.2.1口腔就诊易感人群多。不论是牙体、牙周病人还是口腔修复、正畸病人、老年人、少儿就诊比率高,而这正是一个易感人群。

易感因素多—口腔诊疗专业工具繁杂,特殊器材多且反复使用,如牙钻、扩大针、拔髓针、洁治器、三用枪等,尤其是正畸病人矫治周期长,复诊次数多,治疗过程中反复使用多种器械,极易由于消毒或预防工作的疏忽而增加病人的感染发病率。北京一口腔科门诊拔牙血标本HbsAg检出率达14.3%。

医护人员接触感染几率多。口腔科医生每天接触病人约15人左右,直接在充满唾液、学业和微生物的口腔环境中工作,而大部分病人无法判定自己是否是感染疾病的带菌者,容易感染。国外报道口腔科工作人员HBV感染6倍于普通人群。美国的临床资料报告,牙医每7个工作日遇到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英国统计,牙医每月有400例乙肝带菌者被当作健康人治疗。因此,口腔治疗环境必须强化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措施、综合防护,以控制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媒介传播。

1.2.2诊室定期消毒、定期监测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口腔科使用的高速手机、喷沙和超声洁牙;义齿的修复打磨;治疗后带唾液、血液、脓液的污染物,搁置于空气中,使大量病原体扩散于空间,使口腔门诊室内的空气污染严重,病原体的数量、种类更复杂。我科采用清扫后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的水溶液喷洒在地面上,再进行拖洗,每日一次。需注意的是过氧乙酸不稳定,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稀释液临用前配制。过氧乙酸对金属器械具有腐蚀性,并刺激皮肤黏膜,我科仅做地面消毒。对室内要开窗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紫外线灯一般按m?空间灯的瓦数≥1.5W,安装在距治疗椅上方1m处,照射时间均要大于30min,新灯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凡低于70uw/cm?者应及时更换灯管,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检测。通过以上方法,使细菌减少到规定的安全系数内,控制并达到医院的空气卫生标准(见表1)。诊室的抹布、擦手巾坚持用1升:1000mg的含氯消毒剂-健之素浸泡消毒,治疗椅及其台面、诊室桌椅、门窗、门把手、墙面、痰盂等定时打扫,用1%的健之素溶液擦洗,保持清洁,每周有检查,每月有监测和考评。

表1口腔内、外科诊疗室消毒前后空气活菌数抽验报告

1.2.3合理筛选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要选择和掌握消毒剂的性能、作用、配制方法、有效浓度和影响因素,确保消毒质量达不到要求,我们根据口腔消毒特点和要求,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消毒剂进行筛选,合理使用。新洁尔灭属于低效消毒剂,适用低危物品或预防性消毒,碘伏对金属器械有轻微腐蚀作用,同时对有机物有拮抗作用,并受温度影响,具有挥发性,一般用于表面擦洗消毒,我科现用2%戊二醛浸泡塑料托盘、吸管、正畸开口器及带橡皮柄的扩大针、根管挫、三用枪、洁治器柄等。戊二醛具有广普、高效杀菌作用,对芽孢、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均有效,而且杀生物活性不受有机物影响,长期浸泡对光学、塑料物品没有损害,2%戊二醛在实验有效剂量下,5h可以100%杀灭芽孢,但临床上使用时受很多因素影响,5h不一定能100%杀灭芽孢,为保证杀菌效果,我们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其杀芽孢时间,即用于灭菌的时间必须达到10h。PH值要保持硷性活化状态,反复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4天,且效果满意。

1.2.4正确使用消毒方法,把好器械消毒关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精细不一,大小不同,价格昂贵,使用频率高,如消毒灭菌不彻底,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我们根据不用的物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本着能高温高压消毒的物品就不采用化学浸泡;凡高危物品,如进入口腔组织内的器械-刀、剪、凿、钳、锉、车针、根管器械等用1升:1000mg的含氯消毒剂-健之素浸泡后,清洗晾干,再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指标是:121℃、30min;对口腔科使用频高、周转快、价格贵重的手机使用完后去污、喷洒酒精擦拭后再用小型灭菌器高温、高压下灭菌,灭菌温度不超过136℃,切我科现有十余把手机循环使用,保证一人一机,且手机使用前、后也应冲洗水路30s(包括超声洁治器、三用枪、洗唾器等),使其发挥清洁作用。

1.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施五菌操作技术常规

1.3.1口腔科的治疗以手工操作为主,因此受必须严格清洗消毒,严格禁止连续性操作治疗。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都要严格遵照无菌技术操作常规,以防交叉感染。

1.3.2医护人员职业性感染多由于被污染多由于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破手指造成,所以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时刻提高警惕,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好自我防护。治疗患者时,必须穿工作服,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防止血液,唾液污染口鼻。

1.3.3诊疗用具每人一套,互不混用。对于廉价、常用口腔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作到一人一杯、一针一盘,减少重复使用,切断传播途径。病人治疗前后常规用0.1%~0.2%洗必泰漱口,可防止治疗后的感染,或3%双氧水漱口可明显减少诊室内气雾微生物。

1.3.4对疑有传染病患者就诊时,用后器械物品都应撤下严格消毒,尽量避免传染患者在传染期进行口腔治疗。

2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我科的院内感染得到了明显控制。口腔颌面外科阻生齿、死髓牙、拔牙感染率从两年前的12%降至6%,说明只要我们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进行无菌监测,必然能有效抑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口腔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