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新医改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建立适应新医改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探讨

刘红任涛王世英

刘红任涛王世英(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42)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传统的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将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医院药学的作用和价值将重新定位。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正在向着高技术含量“以病人的合理用药为中心”的方面转变和发展,正由传统的面对“物”(药品)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向逐渐发展成为面对“人”(以病人合理用药为中心)的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转变。本文从几个方面就建立新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药学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84-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医院药学的组织形式、规模以及业务内容已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将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医院药学的作用和价值将重新定位。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正在向着高技术含量“以病人的合理用药为中心”的方面转变和发展,正由传统的面对“物”(药品)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向逐渐发展成为面对“人”(以病人合理用药为中心)的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转变。这就要求从事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药师们,不仅需要具备足够、全面的药学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具有与病人及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监督和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同时还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并具备有效的管理才能。现对新形势下药剂科的职能转变及今后的医院药学工作发展趋势做如下探讨。

1药剂科职能转变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1药品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善赋予药剂科新的职能定位。

2010年2月24日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规定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目标是促进药物合理利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同时赋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下重要职责: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及药品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②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供应目录;③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监测、评估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④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提供咨询和指导;⑤审核本机构购人药品、申报医院制剂等,建立新药引进评审制度和评审专家库,开展新药引进评审工作;⑥监督、指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⑦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药物管理法律法规、药事管理规章制度和合理用药教育,发布药品相关信息,对公众宣传安全用药知识。随着我国药事管理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药剂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促进合理用药、保障药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

1.2公立医院将逐步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

2010年2月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改革内容包括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取消药品加成收费,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人等途径予以补偿,进一步推进医药分开和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等。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用药习惯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会控制医院和医生过量用药、偏好高价药的现象,对药品的消费巿场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深人和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广大患者对于合理用药的需求。药物咨询的内容也从简单的服药方法等问题扩展到服药禁忌、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等问题。这说明患者已经不再满足于药剂科提供简单的药品调配供应服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提供药物咨询、合理用药指导、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置、日常生活保健宣传等服务。

1.3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学以窗口配发为起点,以保证供给为终点的被动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近几年,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概念的引人,强化了医院药学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现代医院药学格局。随着医药分业管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药品公开招标和取消药品加成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推行,逐步实现医院药品零利润,弱化了医院或者说药剂科与药品的经济关系,改变了医院传统药学工作模式。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就我国的医院药学发展现状看,应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懂医又懂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的临床药师,提升药师队伍整体实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临床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这也许就是我国未来的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医院药剂科应在保证病人用药需要外,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全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2医院临床药学技术服务

临床药学就是面向病人,在药物治疗中与医生、护士密切配合,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及时发现和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配合临床新药试用及提供药物信息服务。其研究的核心是面向临床,研究用药规律,包括用药选择,两药以上联用等的合理使用,从而达到发挥药物最大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反应,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目的。是医院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部,是医院药学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体现。

2.1临床药学的任务

2.1.1参与临床治疗实践,为合理选药当好参谋

医生可能对新药和新的药学知识了解不足,难以全面掌握药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导致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用药的合理性差,药品选择不当。这样一方面会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用药不慎还会导致大量药源性疾病的出现。药师可以利用其掌握的药学知识助医生一臂之力,参预医生药疗方案的制订,提高医院工作质量。

2.1.2进行治疗监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对于安全范围比较窄或个体差异比较大的药物以及极可能出现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和用量过大导致毒副反应发生的药物,就需要药师掌握的实验手段和药动学知识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从而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2.1.3建立病人药史档案,为合理用药打下基础

病人的先期用药情况会对病人的继续用药产生一定影响,建立病人用药记录档案意义很大。

2.1.4对新药的使用进行密切观察,积极参预药物评价。

由于新药的开发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上市后临床使用的效果如何,需要临床药师密切观察,以提供广泛,全面的评价。

2.1.5广泛收集最新药物信息,为合理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2.1.6搜集汇总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为安全用药提供资料。

由于药物的开发研究存在有很大局限性,药师应积极收集上市后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于评价上市后的新药具有重大意义。

2.1.7参预注射药物的混合业务,为安全用药提供保证。

随着非肠首静脉营养输液的广泛使用,抗癌药物等的联合用药的增多,注射药物混合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药物之间药效、物理、化学等配伍禁忌关系起来越复杂,这就要求药师来参预注射药物临用前的混合业务,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2.2对临床药师的基本要求

2.2.1要有充分时间工作在病房,参预临床医疗活动,增长医疗知识与实践,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药疗。

2.2.2书写药历、病人概况、病史、药疗记录、分析选药依据和用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向医护人员作出建议。病人出院时写出总结,包括药疗效果,用药中出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如何纠正等记录。

2.2.3独立查访病人、用药史、过敏史、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等都必须第一人资料,要给病人讲解有关药物知识,出院时病人用药经以帮助指导。

2.2.4负责收集医、护、病人提出的有关药物问题,并且给以解答,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2.2.5对药物治疗中应用新药,静脉输液混合配合是否合理都要关注,以免药品配合不当。

2.2.6定期向领导汇报所在病区情况,为领导决策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依据。

3调整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和服务结构,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药学服务的目的在于明确药师和患者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扩大了药师的职责范畴。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参与治疗疾病,还包括增进病人的身心健康。药学服务是病人监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被作为新世纪医院药房工作的质量标准,社会、医疗的发展将逐渐要求医院药房进行以药学服务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实践改革。

3.1门诊药房应改封闭式的窗口服务为开放式的柜台服务,为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门诊药房的药品调配工作是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存在三大特点,即:被动性、瞬间性、终端性。门诊调剂窗口服务的“终端性”决定了它在为患者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是至关重要。药品从生产、流通直到患者手中,药品在不同岗位的药学专业人员中运转,从窗口药师到患者手中是专业人员最后把关处,药师们必须对药品的质量保证,合理使用做出高质量的审查和交代。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已有部分医院将原来窗口式服务改造成开放型的柜台式服务,药师和患者实现了面对面,而不是在窗口前隔着玻璃的那种简单的交流。有的医院还安排了临床药师实行“坐堂式”的为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这些改革都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也是医院门诊药房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2改革住院用药供应模式,强化靠前服务意识,建立卫星药房,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

3.2.1尽快推广住院患者单剂量包装工作,强调药师配药制度,现代药物治疗多为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在病房口服药一般摆在药杯(盒)中,摆药也多与手有接触,一是不卫生,二是易出错,从药品调配到病人服用,环节多,时间长不安全。药品单剂量包装机,把不同固体口服制剂的一次用量统一包装在一起,既改善了卫生条件,保证了质量,方便了临床,又增加了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3.2.2建立静脉配液中心,在超净环境下集中完成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的配制工作。

3.2.3建立卫星药房,促进临床药师下临床开展工作,全面开展药学服务。卫星药房是相对于中心药房而言的,是在病区开设的具有专业特点的小药房,临床药师负责。由于卫星药房的深入病区,可以大大方便临床药师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工作。除每天查房与医护人员联系外,还可以随时深入病房,面对面地密切观察病人用药的全过程,了解药物疗效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与病人家属取得直接联系,随时可以用药咨询及教育工作。卫星药房为临床药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可以更明确地建立临床药师的岗位责任制,转变过去“走马观花”式的下病房工作方式,建立病区为“根据地”的直接为病人服务的新型模式,全方位地负责病人在用药中的一切与药物有关的问题。

3.3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

如何用最小的药物成本或与药物相关的总成本,达到最大药疗服务效果,这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所以医院药学应积极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发挥药师的独特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3.4实行药品分类管理

医院非处方药药房应与处方药药房分开,实行开架售药。发挥医院药学人才集中,对药学知识比较了解的优势,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用药咨询服务。

3.5计算机的应用与研究

要把计算机应用到了药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

结语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必将对医院药学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建立何种适应新医改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霈要广大药学人员不断学习探索,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