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写作活动的方法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开展课外写作活动的方法和实践

张日昱

开展课外写作活动的方法和实践

张日昱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社会环境之中。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开展课外写作活动。

关键词:写作;课外;语文

作者简介:张日昱,任教于广西浦北中学。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几乎是所有在语文界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的体会。即使是在校生,凡语文成绩出众的,都有同感。语文学科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社会性特别突出。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人们通过文学作品去认识社会,去了解别人,可以说人的生活与工作都会与语文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社会环境之中。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它是阅读的实践、心灵的歌唱、个性的张扬、才华的展现。

我们知道,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就会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专业作家,而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譬如,写信、写通知、写计划、写总结、写报告等等,这都是作文考试,并且成绩的好坏不但关系自己,还跟别人有关,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因此,练习写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课堂练习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单靠课堂练习的收率也不是很高。然而把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开展课外写作活动,却又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下面就是笔者对如何组织开展课外写作活动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苏霍姆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诗人的琴弦就会发出美妙的乐音。”因此,只要能打开学生这个创作的源泉,他们就能学好作文。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作文难几乎是学生的普遍感受。难在没有东西可写,难在不知怎样写。大多数学生都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学生的负担,感到“无话可讲”,真有话要讲时又写不出来。因此,要设法使他们“有话要讲”,一写为快,这就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产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达到“越写越爱写”的最佳境界。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现实应用的问题。任何工作岗位上的人,都得会这一招。不管当不当作家,这是人人都要具备的能力。譬如,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华罗庚等,他们也写过许多书介绍他们的科研经过和成果;教师,每学期都要写经验总结或者论文等;医生也要季度或年度总结,介绍工作经验;即使是耕田的农民,有时也要给亲人朋友写写信。可见,提高写作能力对学好各门功课,对将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文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现代人的角度,从改造世界的角度,作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当学生认识到学作文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有意识地去认真学好作文。

其次,养成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的习惯。古人云:“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知音。”这强调了多看、多接触的必要性。多读书,就是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从书里扩大视野,并领会别人的写作技巧。知道的东西多了,运用到作文上去,就不会无话可说,写出的文章知识性、可读性就提高了。在课外阅读中,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首先要端正态度,要“专注”、“多思”、“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是学有所成的前提。除此之外要推荐读物,指导学生学会识别书籍,善于鉴别思想性高下和艺术性优劣的书籍。比如推荐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和当前的新人新作,让那些能真实地反映时代本质、催人向上、文质兼美的作品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流。然后,指导学生写读书札记、心得,名言警句辑录、编印读书集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愉快、积极、广泛的阅读兴趣,还养成了收集材料的习惯,为写作储备材料。

在写作当中,学生往往感到自己写的作文不具体,不像样,为什么写不具体,写不像样呢?根本原因,是对写作对象平日缺少观察,因而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写起来空空洞洞。目前有许多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观察对写作的好处,还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和获得观察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常常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以致连一些最熟悉的事物也感到陌生。爸爸妈妈够熟悉的吧,可有的学生要写《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也写不出来。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怪而不怪,尽管天天和爸爸妈妈相处,但如不留心,没有感受,可能还是“陌生”的,还会写不好或写不出来。那么,要根除这些现象,想把一件事写得活灵活现,把一个人写得惟妙惟肖,把一个景写得历历在目,把一件物写得清清楚楚,那就非得对这些事、人、景、物进行细致地观察不可,也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只有对事物、对社会现象多看、多比较、多思索,将自己由观察得到的体会,总结出的结论写到作文里,文章就会显得真实可信,自然感人。

多练笔,就是在观察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及时地记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日记、周记、随笔的习惯。例如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可以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或摘选优美、生动的词句;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有选择地写日记,有时间还可以用其它文学形式练练笔。

其中,笔者认为写日记是一种练笔的好方式。首先,日记的内容非常丰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不愁找不到可写的内容。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及社会上的一切均可“摄入”日记,成为很好的素材。同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到甜苦辣,常常有不快之感。日记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带来语言、题材的多样化,很显然,这对于增强同学的表达能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其次,日记的手法可多种多样。生活是复杂的,同学们认识或体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这些情况会影响同学采用不同的日记手法,或以记叙的笔触叙写印象较深的人和事,或以议论的笔墨纵谈感受较多的问题,或以抒情的笔调抒发动人心弦的情愫。最后是日记文字的灵活性,日记没有字数、体载、风格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有话即长,无话则短,可依具体情况而定,从时间角度来讲,有余瑕不妨从容挥洒,慢慢道来,倘若时间紧,也可长话短说,择要而记。因此,我非常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凡是能坚持写日记、周记的同学的写作水平确定提高很快。

文海漫无边,勤练达彼岸。如此日积月累,写作水平就会无形得到提高,面对作文时,就会觉得“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二、开展课外写作活动要选用恰当的方法

1.积极提倡。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掌握具体的方法。观察时要选好角度,理清事物的层次,抓住它的特征和本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的电影电视,外出参观访问,如参观集市、访问英模、调查专业户等。参加活动,投身实践,学生必有收获。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影视评论、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等。

3.展开竞赛。定期陈列习作、组织传阅、展开竞赛,评比佳作。还可配合节目、纪念日和重要活动,组织征稿竞赛,嘉奖优胜者。笔者曾多次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提倡人人参加,自己投计,排版、选材、绘图、书写。选材内容丰富多样:名言录,文学常识、学习方法、学生习作、今古奇闻等。为了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认真出版,笔者设置了奖项。这些活动深受学生欢迎,举办很成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养成了收集资料的习惯,发挥了学生书画能力和艺术特长,培养审美观点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4.推荐佳作。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级作文比赛。我教过的学生黄铃、叶飞鹏、吴琪纲、毛丰兴等十多位同学的佳作曾获省级奖。即使是小小的成功,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欢快和鼓舞,成功的喜悦将进一步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劲头。

三、坚持有助于教学的原则

笔者在组织开展课外写作时,正确处理好课外与课堂活动关系: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实践,是补充,是延伸。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制约、相辅相成。只有配合课堂教学开展活动,才能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怕与考试无关,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见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翊.“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2]桑汉华.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中学

邮政编码:535300

MethodsandPracticeofImplementingExtracurricularWritingActivity

ZhangRiyu

Abstract:WritingisanimportantpartinChineseteachinganditreflectsthereallife.Writingteachingcan’tbelimitedinclassroomteaching,buttoextendintosocialenvironment.ThispaperexpoundshowtoimplementextracurricularwritingactivityinChineseteaching.

Keywords:writing;extracurricular;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