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应用

吴彬阁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拉坦前列素

白内障是导致视力损伤与致盲的常见眼科病症,多见于老年群体,除代谢异常、遗传、老化等常见病因以外,青光眼术后也易出现白内障[1]。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常伴有眼部结构改变与损伤,极大的增加了治疗难度,特别是术后并发症预防方面。拉坦前列素是一种新型苯基替代丙基酯前列素F2a,降眼压效果良好,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为了进一步探讨拉坦前列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予以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0例,男性10例;年龄在45~73岁之间,平均为(60.2±3.6)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平均为(60.7±3.3)岁。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可知,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颞上方做一个宽度约为5.5mm的切口,分离板层巩膜,穿刺前房后,注入黏弹剂,之后抬起晶状体,取出晶状体核,再之后把折叠晶状体植入内部,观察水密封情况。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坦前列素,即每晚滴1次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2滴/次,持续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观察数据录入SPSS21.0版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分析,用()的形式表示患者视力,并对数据予以t值检验,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予以x²值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在青光眼临床治疗中,小切口囊外摘出术应用较为普遍,且临床效果良好,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为患者眼部已经做过手术,属于二次手术,应避开原来的手术区域,加之浅前房及虹膜弹性比较差,所以,手术难度比较大,且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此外,术后眼压控制也是一项重大难点,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有关研究[2]显示,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中应用拉坦前列素,可充分发挥降眼压的作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拉坦前列素可以在角膜和血浆中分解成具有活性的游离酸,之后经由眼角房室渗透到眼角素层,降眼压效果非常明显,尤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症患者而言,临床价值更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拉坦前列素的时候,应选择恰当的抑菌剂,联合拉坦前列素使用,可发挥高效抑菌作用,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除此之外,有关文献报道[3]显示,在手术后应用拉坦前列素,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增强泪膜稳定性。

总而言之,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治疗中应用拉坦前列素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才素莲.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10(5):128-129.

[2]邴寒,于洋洋,金奎东等.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157-158.

[3]陈连平.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170-171.